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青岛市即墨区第一实验小学

办学地点:青岛市即墨区奎明街9号

学校类别:普通小学联系电话:05332-68023803

学校性质:公办学校监督电话:0532-88518776

主管部门:青岛市即墨区教育和体育局

官网
微信

青岛市即墨区第一实验小学

办学地点:青岛市即墨区奎明街9号

学校类别:普通小学联系电话:05332-68023803

学校性质:公办学校监督电话:0532-88518776

主管部门:青岛市即墨区教育和体育局

官网
微信
  • 基本简介
  • 领导信息
  • 机构设置
  • 规章制度

办学规模

即墨区第一实验小学创建于1950年,位于奎明街9号,是一所老字号的城区局属小学。学校占地35亩,建筑面积13547平方米,布局精致,建筑精美,配置高端,实现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2174名在校学生,136名教职工,其中副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55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青岛市优秀教师3人,青岛市教学能手18人,区级教学能手70人,区级优秀教师40人。

近年来,学校秉承“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践行“健康、智慧、爱与美”为内涵的阳光教育,实行民主、开放、精细化的学校管理,通过构建自主互助的阳光课堂,开设多彩生动的阳光课程,开展序列化的阳光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素养,使师生得到了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爱国(基础)教育全国示范小学、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工作示范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地市级以上荣誉称号70余项。2020年10月加挂“青岛市第十实验小学”校名,成为山东省、青岛市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所窗口学校。

办学条件

即墨区第一实验小学创建于1950年,位于奎明街9号,是一所老字号的城区局属小学。学校占地35亩,建筑面积13547平方米,布局精致,建筑精美,配置高端,实现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2174名在校学生,136名教职工,其中副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55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青岛市优秀教师3人,青岛市教学能手18人,区级教学能手70人,区级优秀教师40人。

办学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即墨区第一实验小学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启“科创筑梦,助力‘双减’”活动,夯实科学教育基础,为学生减轻学业压力的同时,开展校内外科技普及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培养科技强国储备军。

一、筑牢根基,减轻压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校注重人才引进与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了一只“科创筑梦教研团队”。队伍之中不仅有科学教育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也有科学教育教龄20年甚至30年的老教师。团队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学习新课标,更新教育观念、方法、评价方式。“新鲜的血液”与“丰富的经验”的碰撞,为“助力双减”筑牢了根基。

小学科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根基,紧抓课堂教学质量是“双减”的关键,团队经常结合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围绕“核心概念、大单元、实验教学”等疑难教育教学问题展开讨论,精化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堂科学课,从教学角度有效帮助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将学生的学习形式转变为,以探究和实践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到“做中学,玩中学,学中思”。

二、特色托管,激发兴趣

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内,推行特色科创课程,满足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了科技普及力度。科创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使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双减”环境下为学生做“加法”。

180余名学生参与线下课程,学校综合利用多种资源,课程涵盖了科学魔术(如:“会‘骗人’的眼睛”)、经典科学实验(如:“马德保半球实验”)、科普知识(如:“电风扇能冷却空气吗”)、尖端科技简介(如:什么是人造太阳?)、信息科技融合课程(如:“智能潜水艇”)、科技竞赛(如:鲁班鸟扑翼橡筋竞时赛)等等系列课程,线下课程注重互动性、研究性与动手操作;

600余名学生参与线上科普课程学习,学生通过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云平台,观看专业教师的教学视频,先学习有关知识,再通过模仿实验,把知识学习与动手实验结合起来。科创课程的实施助力学生种下一颗未来科学家的种子,让学习与梦想不再是负担。

三、研学旅行,拓宽视野

实验一小结合家庭、社区、研究所等等社会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适宜的探究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科普研学旅行,如学校申报并开展“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课题——《基于STEAM教育的即墨古城校本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以STEAM教育为理论指导,以即墨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为载体,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文艺术与即墨古城的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以跨学科、跨学习领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文化自信。

5月29日,实验一小组织学生前往国家深海管理中心,开启了一场逐梦深蓝之旅。进入国家深海管理中心展览馆后,讲解员从深海运载技术、深海探测技术、深海开发技术和深海探测计划等角度,讲述我国的深海发展战略与取得的傲人成绩。师生家长共十余人近距离参观国之重器——“蛟龙”号及其母船 “深海一号”,学生们听着老师讲起“蛟龙”号创下的无数个第一,眼中泛起了光。来到基地码头,学生们见到了向往的“深海一号”,个个神情激动,燃起了心中的火。孩子们了解“蛟龙”出海,下五洋捉鳖,深海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我国正大踏步走在科技强国之路的缩影。科技强国的前提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研学活动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科学家的种子。

四、竞赛驱动,人才拔尖

为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学校开设科创社团,以科技竞赛驱动人才成长。经过几年探索收获颇丰,青岛市即墨区“即发杯”第三届中小学机器人大赛,即墨区人工智能大赛和蓝色星球比赛,2021年“红心向党匠心育人”建党百年红色主题系列模型赛,2021年青岛市青少年航海模型、建筑模型竞赛,青岛市中小学第十三届科技节比赛,2022 青岛市青少年航空模型教育竞赛通讯赛,2023年“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等等,以上竞赛学校均有多名学生荣获一等奖,高晟轩同学,在全市中小学生小明星评选活动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被评为“科技小明星”,科技助力双减,硕果累累!

科学教育道阻且长,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实验一小“科创筑梦”团队,正努力提高科学教育“势能”,帮助学生转化为前进的“动能”。

师资水平

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2174名在校学生,136名教职工,其中副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55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青岛市优秀教师3人,青岛市教学能手18人,区级教学能手70人,区级优秀教师40人。

荣誉奖励

2023年3月,学校获“体彩杯”即墨区2023年中小学生运动会拳击比赛乙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走进新时代,建设新国防”国防教育网上知识竞赛小学组集体三等奖。4月,学校获青岛市第六届童星演说家“童心向未来”中小学演讲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墨子评书第三季”优秀组织单位;即墨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乙组第二名。5月,学校获2023年即墨区少先队鼓号大赛最佳艺术奖、金号奖。6月,学校被评为2022-2023年度青岛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即墨区中小学“读书先进单位”。

★2022年7月,学校在2022年青岛市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中获优秀组织单位。8月,学校获即墨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擂台比武一等奖;2021-2022学年度综合考核一等奖、群众满意度一等奖;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10月,学校获青岛市“2022年红十字初级救护知识竞赛”组织奖。11月,学校被评为即墨区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即墨区学生素养提升先进学校;即墨区“时尚青岛•悦享即墨”全民阅读活动“书香校园”。12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在青岛市小学英语“Joy and Enjoy”口语展示活动中表现优异,获得好评。2023年1月,学校获青岛市中小学五星级阳光校园;青岛市“红领巾奖章”集体三星章;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示范校;即墨区第十四届小学英语口语模仿秀一等奖。

★2022年1月,学校在“即发杯”第三届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2月,学校被评为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3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校园。5月,学校被评为2021年青岛市无烟学校,即墨区应急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六(4)、五(5)、四(4)、三(5)中队被评为2021学年即墨区优秀班集体。 

历史沿革

青岛市即墨区第一实验小学前身为忠恕小学,成立于1947年,校址在北阁小学原址;1949.6--1971.8迁址到现文化馆,期间三易其名:1949.6--1958.7名为阁里完小,校长周曙光(1949.6——1954.8)、王成珏(1954.9——1958.7);1958.8——1968.8名为胜利街小学,校长蓝贵世;1969.9——1971.8名为胜利街联办中学(含小学),校长江贤志。1971.9至今校址位于胜利街4号,期间二易其名四次合并:1971年9月更名为胜利街小学,19859月更名为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1973年新生小学并入,1974年合并“即小红”(即墨县红小兵宣传队),1984年合并南关小学、1985年合并考院小学,校长先后为于敬谱(1971.9--1993.9)、房俊喜(1993.10——1998.8)、顾玉利(1998.9——2001.3)、刘广茫(2001.4至今)。

1988年以来,几经奋斗,几代创业,学校的教育资源逐步走上配置合理、效益优良的良性循环之路:1991年12月,落成四层教学大楼;1996年,首批通过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验收;1998年,率先设立卫星地面接收站,配置“小雨点”演播中心,为每个教室配备“四机一幕”(电视机、放像机、录音机、投影仪、投影屏幕),构建了校内有线电视网;2000年夏,在墨水河畔建成标准化操场一处,彻底改变无校外操场的历史;2002年春,建成计算机校园网,成为第一家运用“天网”系统进行辅助教学的学校;2002年夏,完成学校大门改造,使古城老校换新颜。至2002年12月,学校占地10352.9平方米,建筑面积7023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办公楼、大礼堂各一座,标准化操场一处,微机室2个,语音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乐舞蹈室、图书阅览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德育室、电化教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音、体、美器材室等一应俱全,均按省规标准达标配置,有教学班31个,学生1725名,教职工143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48人。

为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形成了稳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办学理念:坚持“三个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方向,以“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做准备”为办学宗旨,以“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有生存能力的人、一个能与别人合作的人、一个适应于未来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积极实施“抓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突出一个中心、办出一所规范加特色的学校”的“四个一”兴校工程,形成了稳固的“正己、敬业、爱生、奉献”的师德风范和“团结、勤奋、文明、活泼”的校训。

50余年历史积淀,学校形成了雄厚的人才资源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现有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名,山东省特级教师2名,山东省教学能手2名,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青岛市学科带头人5名,青岛市教学能手17名,即墨市教学能手29名。多年来,依托学校的师资优势和教育科研优势,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教改方面,坚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步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等学科的创新教学模式。自1990年以来,先后在全国出课5节,在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有3人获一等奖,在青岛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有10人获一等奖,在即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有31人获一等奖。自1996年承担山东省“九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小学双语整体改革实验”,每月聘请外籍教师来校授课,将原汁原味的英语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课堂,至20029月,从一年级开设英语,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双语教学。申报的“运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被立为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在艺术教育方面,学校坚持从低年级抓起,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系统正轨训练,现已形成横跨9个年龄段40多个特长班1300多人的艺术骨干队伍,各班级艺术特长率平均达60%以上,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1995年,即墨市唯一一所小学生艺校在该校挂牌,先后有800 多人次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259人次,一等奖54人次;有79 篇学生作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其中国家级9篇;在中央音乐学院和山东省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的艺术考级中,先后有100 多人晋级;1996年9月, 国家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照华同志来校视察工作,挥毫题词:“继承祖国遗产,书画后继有人”,著名作曲家唐诃欣然为学校做校歌《祖国的花朵,明天的希望》;1997年9月, 山东美术出版社专门为学校出版了学生书画集《艺蕾萌春》;学校1998年组建的200 人的大型童子鼓队和100多人的民族器乐队在岛城颇具影响;1999年5月,山东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滕越同志来我校指导艺术教育,将学校定为山东省艺术教育重点科研基地;2000年10月,国家艺术教育司司长杨力同志来校视察,为学校题词:“以优秀的民族艺术塑造美好的灵魂”;2002年10月,青岛市小学书法教学现场会在该校隆重举行。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1988年以来,学校曾获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合作教育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重点科研基地、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优秀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地市级以上荣誉称号50余项,成为青岛市小学教育的一所知名学校。

青岛市即墨区第一实验小学历史沿革

起止时间

校名

校址

校长

备注

1950——1955

即墨县城关区阁里完全小学

即墨县文化馆原址

周曙光

1954年下设北阁、磨市两个分班

1955——1959

即墨县城关区阁里完全小学

即墨县文化馆原址

王成珏


1959——1961

即墨县城关区阁里完全小学

即墨县文化馆原址

王兆灿


1961——1970

即墨县胜利街小学

即墨县文化馆原址

蓝贵世


1970——1971

即墨县胜利街联办中学

即墨县文化馆原址

江贤志


1971——1985

即墨县胜利街小学

即墨县胜利街4

于敬谱

1973年合并新生小学,1974年合并“即小红”(即墨县红小兵宣传队),1984年合并南关小学、1985年合并考院小学。

1985.9——1989.8

即墨县第一实验小学

即墨县胜利街4

于敬谱


1989.9——1992.9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

即墨市胜利街4

于敬谱


1992.10——1998.8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

即墨市胜利街4

房俊喜


1998.9——2001.4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

即墨市胜利街4

顾玉利


2001.4——2006.8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

即墨市胜利街4

刘广茫


2006.8——2011.8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

即墨市胜利街4

刘崇俊


2011.8——2013.7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

即墨市胜利街4

车爱平


2013.8——2017.7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

即墨市文化路65

车爱平

2013.8——2014.8在文化路136号设北校区

2017.8——2020.7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

即墨市文昌路9

车爱平


2020.8——2023.8

即墨第一实验小学

即墨市文昌路9

王蕾


2023.8至今

即墨第一实验小学

即墨市文昌路9

王波

文峰路63号设南校区

专业设置及特色

一、指导思想: 

“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指导,坚持“人人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构建浓厚文化氛围的和谐校园,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培养一批“合格+特长”的优秀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原则:  

1.自主选择和鼓励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阳光课程的主体,原则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愿地选择活动项目,但限于场地设施和辅导教师的因素,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意愿和学校实际做好引导分流。  

2.普及项目与特色项目相结合的原则。要利用美术、音乐、体育、艺术等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努力达到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技能,并逐步形成2-3项能体现本校音乐、体育、艺术科技特色的项目,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  

3.大阅读课与社团相结合的原则。

三、活动组织机制: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社团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合理设置活动项目,有序组织活动开展。  

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阳光课程领导小组:  

长:王波

副组长:王春晓  于萍

员:孙晓波、吕振礼、李仲铮、李静、刘佳佳、孟佳豪、吕峰辉、王鸽、耿丽丽

2.辅导教师由有关专业教师或科任教师担任。各课程的活动要做到“五定”(定内容、定学生、定时间、定地点、定负责人)。活动内容要切实可行,加强师生意识形态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要认真辅导,规范活动管理,做好每次活动记载,提高活动实效。   

3.学校值周领导加强督导,认真巡视、督查,切实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四、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一、二节

五、社团检查领导及职责

校级体育音乐象棋王春晓吕振礼

一年级社团:二年级社团:李仲铮

三年级社团:刘佳佳      四年级社团:孟佳豪

年级社团:      六年级社团:耿丽丽

1. 查看社团学生出勤表记录情况。

2. 查看教师到岗上课情况。

3. 查看学生上课纪律及教室卫生情况。

4. 每次检查做好记录,发现优秀的社团上课时拍照留存。

5. 期末社团结束,收齐本级部教师的社团计划、学生花名册、学生上课的过程性材料作品、师生上课照片、社团工作总结,一并上交学校备查。

即墨区第一实验小学阳光社团安排表

类别

社团名称

上课地点

指导教师

跆拳道

外操场

孙春晖

篮球

体育馆

吕峰辉

羽毛球

北小园

外聘

田径社团

操场西

孙公顺何心怡

击剑

操场沙坑

黄志涛

散打

南大门旁

外聘

快乐足球

足球场

徐聆展

合唱

报告厅

崔言君  

舞蹈

舞蹈室

潘鲁倩  刘清华

街舞

室外连廊

外聘,助教孙倩倩

葫芦丝、竹笛

一楼科学实验室2

张建栋

古筝

二楼古筝教室

何莉莉

扬琴

四楼心理动室

孙也清

二胡

书法室

栾春蕾

电脑绘画(五年级

北楼微机室1

刘燕

年级

社团名称

活动地点

指导教师

古诗词赏析

1.1

郭新新

国际象棋一

1.2

外聘,助教刘亚楠

趣味儿童画

1.3

王晓梅

趣味儿童画

1.4

马晨雁

国际象棋

1.5

外聘助教卢悦

趣味数学

1.6

于楠楠

趣味儿童画

1.7

赵顺玲

趣味儿童画

1.8

胡琳

趣味儿童画

1.9

宋宁

绘本阅读

1.10

姜悦

趣味故事会

1.11

许倩倩

美术线描画

1.12

宋娇

小小主持人

1.13

尹航

快乐英语

2.1

于斐斐

快乐手工

2.2

戴淑红

童声诵读

2.3

江俊

绘本阅读

2.4

陈秀珍

故事诵读

2.5

李爱萍

快乐美术

2.6

宁丛丛

趣味数学

2.7

潘慧

经典故事

2.8

顾小倩

趣味儿童画

2.9

孙盼盼

快乐阅读

2.10

蔡琛

悦读时光

2.11

曹晓瑜





阅来阅好书会

3.1

邱晓霞

诗画传情

3.2

陈文婷

益智数学

3.3

蒋丽娟

悦读吧

3.4

张先峰

趣味数学

3.5

刘欢欢

书语心听读书会

3.6

韩晓庆

手工团扇

3.7

温华

趣味英语

3.8

陈晓义

萌童阅读

3.9

李蒙蒙

四年级

趣味插画

4.1

程玉燕

趣味阅读1

4.2

姜鹏飞

手工大王

4.3

儿童画

4.4

邹迎瑞

趣味阅读2

4.5

王建伟

新概念英语

4.6

房春萍

小小书法家1

4.7

于素娟

趣味数学

4.8

钟蕾

小小书法家2

4.9

栾玉萍

中国象棋

录播教室

王光照

五年级

趣味阅读

5.1

江晅

儿童画

5.2

荆晓荣

妙笔生花

5.3

江莎莎

炫彩太空泥

5.4

王丽美

快乐阅读1

5.5

刘嘉仪

快乐阅读2

5.6

吕甜甜

五年级益智数学

5.7

秦淑青





六年级

快乐阅读

6.1

刘国良

英文戏剧表演

6.2

闫晓飞

趣味数学

6.3

薛健

纸绳贴画

6.4

李宝凤

趣味数学

6.5

兰恭团

快乐英语

6.6

耿丽丽

儿童画

6.7

聂克明

快乐阅读

6.8

马秋玲

   

微机室

房世超

趣味魔方

负一楼

刘卫良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