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以来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全面推动组织振兴。深化实施“三基三提升”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全力破解基层党建难题,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宣传报道。一是坚持固本强基,做实做强新村党委。通过强化新村党委1个阵地,锻造新村党委书记、网格支部书记、村庄党员3支队伍,抓实“4+1”党员量化积分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域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开展擂台比武,促进作风能力提升。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在全街道开展了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三个层次的擂台比武活动,搭建“互学互比”平台,相关党员干部逐一登台,现场摆问题、亮目标、谈思路、列措施,展示工作创新开展的思路和方法。三是坚持典型引路,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探索实践“党建引领、两区共建、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高标准创建了前东葛基层党建示范点,打造“党群同心圆”党建品牌,强化党建引领,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促共融,打造“乡村振兴”龙山样板。
(二)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咬定产业兴旺这个目标,聚焦促发展、补短板、树典型三个重点,促进产业振兴取得新成绩。一是抓好重点项目,促发展。推进青岛即墨培文高级中学、即发高档食品包装项目二期、智能化纺纱三个青岛市级项目,巧媳妇高档食品调味料、青岛万佳食品、康承助德生物科技四个即墨区级重点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品质。二是抓好特色产业,树典型。依托小龙山风景区、即墨老酒博物馆、墨河源等旅游资源,按照“一山一酒一水”的生态游总体思路,深挖特色文化,推进农旅融合,着力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高端农业、生态农业养于一体的生态产业片园区。三是抓好品牌农业,补短板。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资源,大力发展西程剪纸、官庄竹编、葛村榼子等民间手工艺品生产,初步实现生产聚集的运行模式。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先后注册成立了棉花涧生态园、恒生源大枣种植基地等20余家规模较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通过龙山共惠平台,发展“电商+农业”模式,支持各新型农业经营,打造出拖车夼地瓜、石源桃、柳沟茶等地方畅销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农业提质增效。
(三)以生态振兴为重点,建设秀美宜居乡村。坚持全域推进、补齐短板、突出特色、建管并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提质增效,继续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我们以巩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成果为着力点,从持续完善工作长效机制入手,坚持把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过筛子、查弱项、补短板”,建立问题导向工作群,通过清单管理、领导包村、督查考核、观摩评比等举措,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奖惩措施,形成工作合力,保障工作实效,推动辖区农村人居环境“靓”出新高度。同时,全街道已创建“美丽七庭院”示范户1771户,创建率达29%,美丽庭院示范户村庄覆盖率达到100%,正在打造“美丽庭院”示范镇。另一方面务实笃行,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通过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三长联动、一巡三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系统治理、良性发展,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四)以文化振兴为抓手,铸就美丽乡村之魂。一是发展乡村文化事业,精准施策“富民心”。建成并高质量打造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6个村庄配套建设健身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开展“壮阔百年 繁花龙山”主题文化活动季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广场舞大赛等文艺活动300余场次,举办农民读书节主题活动30多场。葛村新村农家书屋被评为“2021年青岛市示范农家书屋”,葛村新村被评为“青岛市第二批非遗特色社区”。二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富脑袋”。发挥道德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以道德模范、楷模、好人为核心组建的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传播文明理念,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人人争当新时代楷模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自信心和践行力。三是建强乡村文化工作队伍,凝聚力量“富智慧”。积极扶持新葛美庄户剧团等本土文化团体的成长,汇聚社会力量,开展广场舞大赛、前东葛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逐步增强龙山人的文化自信,推动本地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五)以人才振兴为保障,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以加快乡村高层次人才集聚、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筑巢引凤计划,辖区康承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权力敏教授获得巾帼发明家、山东省十大科技青年、青岛市资深专家等称号,谭玉龙博士获得“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称号。即发龙山产业园迟守年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全街道人才总量1500余人,经营管理人才235人,专业技术人才532人,农村实用人才300余人。
二、下步工作打算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组织振兴方面,创新“四化”党建工作法,重点在村干部管理制度化、党员管理分层化、后进村庄整顿差异化、村务管理规范化上实现新突破,持续提升服务群众效能;在产业振兴方面,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进农业产业项目,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多力齐发,建立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路径;在生态振兴方面,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秉持乡村振兴生态为先的思路,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让“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人才振兴方面,实施“两培一推”工程,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在外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建设“三支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储备充足力量,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文化振兴方面,通过弘扬龙山传统文化,讲好龙山故事,传承良好家风、营造淳朴民风,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为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