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安全发展韧性 强化生命至上理念 推动社会共享共治
---《即墨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正式发布
“十四五”期间,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安全生产传统与非传统问题交织并存,诸多风险挑战给应急管理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党和人民对应急管理事业的高度关注和有力支持,即墨区委、区政府对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高要求、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提速升级等有利条件,为即墨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为充分利用好“十四五”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窗口期,加速推进即墨区应急管理事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日前,《即墨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是即墨区“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后的首个五年规划,也是首次实现应急管理领域专项规划(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三规合一”。《规划》站在全区的角度,立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谋划布局全区应急管理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内容,为“十四五”时期即墨区应急管理事业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系统、具体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突出安全发展韧性,加强科学预防、精准治理
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制定安全生产年度工作清单。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专业优势,解决履职不到位问题,确保“三个必须”落到实处。制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把安全生产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细化工作标准,明确操作流程,形成目标明确、规范有序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全力加强风险源头防控治理。《规划》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精准治理”的风险防控理念,分行业分领域开展综合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摸清各类风险隐患底数,确定风险区域位置,绘制风险一张图,加强风险动态管理。加强风险研判防控,组织开展自然灾害和安全风险形势分析研判工作,确定风险级别、风险类型和高风险区。健全预警发布制度,明确预警级别标准,规范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和流程,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强化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力。
努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提升监管执法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推行“互联网+执法”。在重点时期、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加强属地、部门督导检查力度。制定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分类分级实施办法。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
二、强化生命至上理念,强化全面准备、协同救援
着力提高应急处置效能。构建科学应急预案体系,强化预案间的有机衔接,加强预案配套工作手册、行动方案等的编制完善。通过完善消防站点布局和建设,建成区“5分钟”灭火救援圈,形成覆盖城乡的灭火救援力量。加强专用救援装备配备,提高建(构)筑物废墟救援、火灾处置、森林事故救援、工程抢险、转移避险等突发事件救援装备水平。
全面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应急物资装备储备,科学确定各类应急物资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化储备的比例及数量,提高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布局的科学性。鼓励引导居民家庭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和救生避险装备,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建立不低于15天市场供应量的成品粮油(含小包装)储备。
强化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建设。落实地震灾害、水旱灾害、突发性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防治措施,引导社区、村(居)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增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应急功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做好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建成区常住人口人均有效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高标准建设地震Ⅰ类应急避难场所。
三、推动社会共享共治,提升安全素养、全民参与
培育扶持社会应急力量。制定完善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发展的措施。将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开展社会应急力量调查摸底,建立社会应急力量资源库。指导社会应急力量建立队伍管理、人员备勤、训练演练等工作制度,强化应急能力准备,鼓励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工作。
发挥市场参与作用。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健全政府引导、保险机构主导、第三方机构参与、企业负责的市场化保险事故预防机制。实施应急救援人员人身意外保险,加强救援人员安全保障。持续开展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积极探索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结合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普及应急知识,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推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等建设。
当前,即墨区应急管理事业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要扎实推动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基本盘,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加强业务融合与重构,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更上新的台阶,为建设“幸福的现代化新区”营造稳定的城市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