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物品日渐成了中老年人追求健康的重要选择,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的这一心态,以产品体验、免费健康讲座或赠送礼品、虚假宣传等形式“忽悠”老年消费者。
形式一:以产品体验为饵诱购。一些不法商家往往临时租赁场所,以提供免费体验或试用为诱饵,通过现场授课、放录像等方式,用“甜美”的亲情让老年人免费体验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从而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事实上,这些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多属辅助产品,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有些还夸大功能。
形式二:以讲座或赠品为先导诱购。他们先在市场或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或者是召集群众到指定地点听“专家”免费讲座,地点选择在宾馆会议室、郊外旅游区等隐蔽场所。采取当场免费赠送物品、凭宣传单入场购买可享受优惠等说法进行诱骗。讲座则一般都是前阶段“洗脑”,后阶段卖产品,总之,以销售为目的。
形式三:以虚假宣传为手段诱购。包装“专家”鼓吹养生保健物品的神奇作用,用提前拍摄的视频或现场找托现身说法,增加“可信度”,多数老年人因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等老人病,对照自身极易入坑。不法分子利用老人求医心切、识别能力差的特点,在说辞上模糊保健品和药品区别大力推销,且价格不菲,造成患者经济损失数千至数万元之巨。不法商家采取在一个地方行骗得手后马上就换地方的方法,来规避处罚。当群众发现保健品并无医疗效果想找人退货时,不法分子早就逃之夭夭了。
为此,特别提醒老年消费者,谨慎对待那些健康讲座、熟人推销、免费体验等活动。它有可能就是推销陷阱;当发现有人使用上述形式推销养生保健物品时,要有清醒认识,多问问社区工作人员、家人和子女再做决定。有病要到正规医院治疗,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