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即墨区市场监管局全局上下围绕大局,结合“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切实发挥市场监管助力发展、保障安全、服务民生的工作职能,全力落实“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半年全区市场监管工作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改革步伐更加有力。上半年,累计推进国家、省、市级各类试点项目13个,树立了一批品牌典型;关于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和服务型执法相关经验做法被青岛市局作为典型推广;区长质量奖、专利服务质押融资、“好品山东”等亮点工作被《山东新闻》《大众日报》《青岛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二是部门职能更加凸显。我局依法保护奥林匹克标志专用权的做法得到北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服务型执法、智慧平台建设、信用码建设试点、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等四项工作被纳入区委工作要点,在服务大局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壮大。三是工作影响更加广泛。在20余家媒体发表新闻稿件530余篇次,发布微信视频号24期、公众号180余期,关注量突破5万人,阅读量达2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3%,部门的影响力和知晓率不断提升。
在实际工作中,即墨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将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工作质效的有力支撑,将业务推进作为磨炼和检验队伍的重要抓手,实现了两者的深度统一,相互促进。
在业务工作方面,具体做到了“四个突出”:
(一)突出保安全、守底线,护航民生经济稳定有序。上半年,我们将“底线意识”贯穿工作始终,立足食品、药械、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安全,主动站位,前瞻性谋划,不断筑牢安全防线。
——疫情防控水平持续提升。以进口货物为重点,发挥集中监管专仓作用,落实进口货物全链条疫情防控措施,累计入仓冷链食品7056柜、16万吨,非冷链货物1340柜、9981吨,筛查管控93柜阳性货物(已妥善处置47柜)。加大农贸市场、药店等重点场所防控,累计完成核酸检测采样41.4万批次,督查整改问题600余条次,停业整顿并曝光17家企业。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更加严格。以食药安办名义召开了2次风险会商联席会议,查找食品安全风险隐患30余项;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检查食品生产流通单位6262家、发现问题风险447项;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和网络供餐为重点,检查各类餐饮业态1100余家、整改食品安全隐患300余项;在全区所有学校、养老机构食堂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覆盖率达100%;完成定性定量监督抽检2120批次、快检2.6万余批次,开展快检惠民活动5次;大力推广“山东食链”应用,104家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实现“上链”运营,流通环节激活率达93%,餐饮环节激活率达100%。
——药械监管不断加强。坚持对药械化违法行为“零容忍”,检查各类经营使用单位3576家次;制定下发本年度“放心药店”创建方案,确定8类34项创建标准,并督促药店积极参与;全面开展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共抽检药品76批次、医疗器械4批次、化妆品7批次,上半年抽检完成率达100%。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更加深入。提升“互联网+监管”效能,强化特种设备预警信息处理能力,积极开展对脱保电梯、气瓶充装异常和设备检验登记异常等特种设备的核查处置,累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190家(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200余项,核查处置异常设备300余台、办理开工告知780台(套)、办理使用登记1841台(套)。
——产品质量监管有效落实。开展2022年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守护行动,检查经营业户212家次,对2家问题业户落实整改;开展年度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已抽检相关产品38批次;进一步完善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流程及工作重点,对各级监督抽查中涉及我区的不合格企业进行严肃后处理,共开展不合格产品结果处置22起。
(二)突出提质量、促发展,助企提档升级激发活力。做实助企惠民,推行“三大行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行“品牌服务”行动。抓实质量强区服务,跟踪指导培育4家企业申报省高端品牌示范企业、12家企业申报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帮扶6家企业获评全省首批“好品山东”,品牌梯队日益壮大;强化首届“区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的推介,引导培育企业争创省、市级政府质量奖,已摸排具备潜力的企业106家,对40家进行梯次培育,1个项目获得“省长质量奖”、7个项目获得“市长质量奖”。
——推行“产权助企”行动。以区政府的名义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目前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线上线下推介知识产权业务知识,服务推动高价值发明专利增量提质,上半年,新增专利授权量3683件、同比增长26.69%,新增注册商标3692件、同比增长20.77%;帮助4家企业办理了1800万元的专利质押融资申请,已到位资金1000万元。
——推行“标准化引领”行动。发挥“标准化+”在助企发展、服务经济中的保障作用,培育中标能效成功申报“清洁器具类家用电器测试用国家标准样品试点”(青岛唯一、全省仅有两个),培育申报2个省级、3个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指导1个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标准化试点进行建设,培育5家标准化工作基础较好、标准体系较完善的企业申报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三)突出优服务、解难题,立足本职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我们做优审批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将“柔性思维”引入监管执法,纾困解难促发展,在为企业“卸担子”方面下足功夫。
——营造高效便捷准入环境。聚焦“办事方便”,对原有的《零基础办事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压缩外资企业开办时间,推广全程电子化业务和容缺办理,实现企业开办“即申即得”“即得即用”。上半年,我局外资窗口共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等相关业务205户次。
——营造宜商宜业发展环境。坚持服务至上,着力解决企业堵点难点问题,落实“暖企行动”20条措施,结合“双联”活动的实施,与企业面对面沟通,已收集并解决95项问题;联手银行开展“政银携手助小微”活动,主推“私人定制”化金融服务,提供1.2亿元贷款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营造服务型执法环境。制定了服务型执法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和清单,依法依规对89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免罚,对各类违法行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4137余份,办理轻微免罚案件122起,同比上升40%,累计减免罚没款373万元。
——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牵头对15个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和政策措施清理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共检查市场主体3272户(其中,自行检查3186户,部门联合检查86户)。加大涉企信息归集运用和信用约束力度,完成5313条异常名录移出工作,列入异常经营名录913条。多渠道推进企业年报工作,督促57253家企业参加年报,年报率89.33%。
(四)突出抓监管、正秩序,市场治理手段精准高效。围绕疫情影响实际情况,全力守护民生民安,着力拉升消费能级,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抓实创建提升工作。统筹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放心消费示范创建”,由班子成员带队督导农贸市场创建工作,共检查商户380余家次,整改问题20余处;联合区综合执法局、交警大队等部门共同开展整治活动,有效解决占路经营导致的“停车难”等问题;将186家校园周边食品销售单位列为重点管理对象,全部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责令改正32家。
——抓严民生重点领域监管。对4家物业收费过高小区进行了规范,督促落实对2784户业主的物业退费,配合区教体局对28家培训机构开展价格检查;会同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执法检查,检查相关商户200余家次;抽检成品油、农资、农用地膜等特殊商品124批次;积极开展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广告整治,共监测广告4.55万条次,警示纠正违法广告57条。在规范整治的基础上,强调“重典治乱”,共查办“铁拳”行动案件80余起、罚没款118.58万元,曝光相关典型案件74起,起到良好的震慑效果。
——抓好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智慧化市场监管水平,重点打造学校及周边业态智慧化监管应用场景,积极摸清监管底数,建立动态监管台账,已完成中小学登记180家,关联主体192户,上传相关信息322条。
——抓细投诉举报和舆情处置。建立常态化消费投诉公示机制,对投诉量较多的业户进行约谈,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12700余件,办结率100%。加强与重点媒体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衔接,建好用好舆情工作联络员队伍,累计处置各类舆情70余起、发布正面舆情引导8500余条,上报舆情信息141篇,其中7篇被省委宣传部采用,获区委网信办通报表扬。
在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搭建了“三个平台”:
上半年,我们结合“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围绕“转作风,强能力”,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开展常态化督查,加强多维教育,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忠诚履职更加坚定自觉。
一是搭建学习比武平台。一方面,强化培训教育。组织党组第一议题学习34次、理论中心组学习6次,组织各支部开展集中学习54次;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专题片等方式,筑牢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思想防线”,参与人数达525人次;开展了法制员轮岗、舆情联络员培训等工作,参训人数达239人次,提升了执法队伍业务素养。另一方面,落实竞赛评比。开展了“十佳案件主办人”评审、《行政处罚法》知识竞赛、执法大比武等系列活动,全面考核了执法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力促进了监管执法队伍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二是搭建实践锻炼平台。精神文明创建有力推进。切实抓好“双联”“共建”活动,派出党员500余人次协助开展社区和高速口疫情防控工作,积极联系村庄、社区群众207户,帮助解决问题100余项;成立我局志愿服务队伍,开展7次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涵盖食药安全宣传、送医下乡、走访慰问等诸多方面,在强化本职工作推广的同时,夯实了作风建设根基。
三是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上半年,我们组织青年干部职工参加座谈,畅谈感悟、倾听建议、答疑解惑,激发了年轻一代干事创业热情;开展了趣味运动会、“工作随手拍”和首届职工子女才艺评选等活动,有效凝聚了队伍向心力,展示了良好精神面貌;深入挖掘推荐身边好人典型,总结推介先进个人和集体20余例,榜样引领作用进一步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