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人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年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强化担当,主动作为,扎实推动人社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重实效,坚持就业优先“解民忧”。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9500人,政策性扶持创业2129人,新增青年人才9000余人,顺利完成重点任务目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是着力推动稳岗扩岗,加快政策落地见效。审批各项就业创业补贴1.7亿元,完成青岛市下发4341个城镇公益性岗位上岗安置任务。为11万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等各类补贴1.7亿元,发放稳岗补贴3600多万元,惠及企业6000余家,稳定就业岗位5万余个。建成30家“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二是着力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拓宽就业引才渠道。推行“专场+日常”招聘模式,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51场次,发布就业岗位5.42万个次,服务求职者1.5万余人。举办“墨上花开·职等您来”系列人才活动17场,搭建企校对接优质平台。为2154名即墨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联系服务率达100%。三是着力推动技能培训,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创立青岛市技师工作总站即墨分站,设立汽车产业技能人才培育联盟专家委员会,开展职工技能大赛,推动产才融合发展量质双增。扎实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新增高技能人才830人,着力激发企业人才发展活力。开展“技能培训进万家”活动,组织技能培训班 147场次,培训5579人次。
二、促和谐,织密劳动关系“安全网”。坚持源头管控、多点发力,积极推动劳资纠纷高效化解。处置欠薪欠费线索3.39万余条,工伤认定案件1900余起,案件按期结案率达100%。顺利通过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实地考核迎检,我区获得了“迎考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一是突出源头治理,织密扎牢监管“防护网”。坚持欠薪问题快查、快调、快办,扎实开展欠薪线索化解清零行动。强化日常监管,依托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加强对375个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监管;依托区欠薪欠费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区30.34万市场主体监管“全覆盖”。二是坚持调裁结合,打造多元化解“服务网”。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统一裁审标准,提升工作效能。坚持调解优先,新建北安街道劳动人事争议派出庭,提供立案、受理和审理一站式服务,注入多元解纷“新动力”。落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法律援助岗制度,为1000余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三是强化协同高效,构建工伤认定“规范网”。严把工伤认定受理关、审核关、时限关,确保认定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加大与公安、卫健等部门的沟通力度,强化疑难伤情、工亡案件交流,推动工伤认定质效双升。开展重点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工作,增强企业和员工工伤预防意识。
三、强保障,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着力强扩面、保发放、防风险、提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聚焦“覆盖全民”,参保扩面提质增效。聚焦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开展精准扩面行动,参保人数稳中有增。预计全年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87万人、27.91万人、25.38万人。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实行“免申即享”,累计为企业减负约7000万元。二是聚焦“平稳有序”,推进延退政策落地。精心组织部署,扎实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落实。牵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全员培训,及时解答群众关切。三是聚焦“安全规范”,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社保基金运行监测,按时、足额、准确发放养老待遇53亿元。开展“社保业务规范提升年”活动,全面落实《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常态化开展社保经办“合规教育”,社保经办水平不断提升。四是聚焦“高效便民”,社保服务持续提升。完善“一话办”服务,打造“一号对外、多线联动”人社话务平台服务模式,咨询畅通率100%;升级“一窗通办”服务,增设退休“一件事”服务专窗,更新高频业务事项二维码服务指南,办理窗口业务6.5万余件次。开展“大数据”静默认证,综合认证率达99%以上。
四、提质效,耕细人事人才“责任田”。扎实做好公开招引、岗位设置、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提质增效。一是拓宽渠道,优化招聘模式。积极推行以常规性公开招聘为主体,高层次紧缺人才组团招聘、优秀毕业生高校现场招聘为特色的事业单位招聘模式,进一步落实教育、卫生行业主管部门自主招聘事中事后监管,指导、监督和组织开展各类招聘14批次,引进优秀人才590人。二是科学规范,完善岗位设置。按照“总量不超、适当预留、全面统筹”原则核定管理岗位职数,拓展镇街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晋升空间。放开八级以下专业技术岗位数量限制,释放中高级岗位4806个。全区“一盘棋”合理设置工勤人员一级、二级岗位数,放开三级以下岗位数量限制,贯通工勤技能岗位晋升通道。三是优化服务,扩充人才队伍。出台高层次人才“才享墨城”服务二十条措施,精准落实人才服务政策。积极推动举荐制申报职称政策,全程指导75家企业、78人举荐制申报高级职称,申报人数超去年2倍。开展人才平台扩容行动,新认定各类人才平台18家,引进副高级及以上人才38人。有序组织高层次人才推荐工作,2人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评齐鲁首席技师,1人入选省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