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青岛市即墨区德馨小学2021年艺术评价报告
发布日期: 2021-12-14

德馨小学作为即墨区一所知名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导下,以做到内涵不断完善的高质量教育为追求,不断致力美育课程开发,在遵循各学段特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下,以循序渐进的思路对美育目标进行阶段性、多样化设计,力争让美育成为每个孩子的必修课。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找准提升学校美育品质的新路径,打造了“以美育人”的工作新格局,开启了美育新篇章。

一、确立育人为核心的美育机制

健全组织机构。学校的美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育人。学校坚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核心,沿着“艺术育德,潜移默化;艺术育智,健全人格;艺术育体,全面发展;艺术育情,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做到“三立三有”。“三立”即成立由校长主管,分管校长具体落实,教导主任、分管艺术主任配合,艺术教育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领导小组;确立以音美教研员为代表的专家引领小组;建立艺体教育管理体系,要求各科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活动计划,音乐学科组建了民乐、舞蹈、合唱、管乐等社团,美术建立了剪纸、国画、书法等社团,制定活动配档;“三有”即:运行有制度,制订和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包括《艺体学科课堂教学记录表》《艺体教师考核办法》《学生艺体素质测评方案》《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的艺术教育制度;学生有达标,每个学期艺术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检测,成绩记入学生成长档案;操作有框架,学校艺术教育有民族特色、班级有艺术活动、家庭有艺术专长、学生有艺术技能以此来规范、理顺艺术教育工作思路,从而全面铺开艺术教育。全校教师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艺术教育是学校的窗口,改变着师生的精神面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学校各项工作推进的“催化剂”。 

坚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人人出彩是学校美育的育人目标。学校将青岛市、即墨区组织开展的“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作为培养依据,制定了面向全体的美育工作发展规划,通过丰富完善课程设置、课程体验、评价体系,确保学生的参与权利,通过课堂教学、艺术小组、艺术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平台,畅通学生参与渠道。学校的传统文化长廊,展示了美术兴趣小组的剪纸作品;楼梯墙壁上则悬挂着由学生自己绘制的京剧脸谱;各班墙壁贴满了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师生艺术展室,展示了师生艺术作品;一楼中庭的展板上定期展出学生作品,成为学校的一道艺术风景线。截至目前,学校艺术类兴趣小组有民乐、管乐、合唱、舞蹈、京剧、书法、剪纸、国画、儿童画等,每位艺术教师人人辅导好一个兴趣小组,做到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未来规划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协同育人。美育始终是一个大体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在德馨小学,美育绝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家长、社会也是学生美好心灵,美好行为的缔造者。学校的入队仪式、毕业典礼以及各类艺术活动,都会邀请家长参与,提升家庭美育环境。同时,学校的各类工作,都有家长志愿者主动参与,以身示范,用实际行动传递美好。学校还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性活动,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美育。学校还借助地方课程、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提升“以美育人”活动维度,水墨画研究班的所有学生实地参观即墨老酒博物馆,了解酿酒历史文化,有效拓展课程实施的时间、空间和影响力,使学生个性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现与升华。

二、打造长效发展的美育支撑

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物质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美育工作的关键。学校为了满足美育教师的支撑,不仅定期补充音乐、美术、书法等专业教师,更通过到专业院校招聘、挖掘社会力量等方式充盈美育教师队伍。为改善美育物质环境,学校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师和器材设备,满足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在此基础上,2021学校能容纳近千人的报告厅建成使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技能,相互交流的平台。

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学校不定期对美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以适应美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每年组织省区市各级优质课观摩、区暑期学科全员培训等、参加即墨区教研中心举办的合唱指挥教学讲座培训、美术教师到济南、北京等地参加画展观摩学习、每周一次的区美术院专业培训等。同时,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职能作用,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围绕“对话式”健康课堂教学,在集体备课、教师教学艺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除此之外,学校还邀请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候令老师两次莅临指导水墨画教学。青岛市美术教研员魏世建老师、市南区美术教研员臧旭东老师、即墨区美术教研员金雪梅老师、刘素云老师、黄显老师多次到校授课。

名师工作室引领。我校王晓丽和兰卫洁两位老师被选为即墨区美术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两位骨干教师每周按时参加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学习优秀的教师的优秀课堂案例,进行美术理论知识的培训,开阔视野、提升水平。每次参加完活动回校后都会对学科老师进行二次培训,与老师们共同成长。学校还将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整合起来,形成全面综合的“以美育人”体系。2021年6月,校长乔彩花主持的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生生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顺利结题,5名音美教师的学科项目在即墨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申报中立项。

三、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抓实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美育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的主阵地。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导,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元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美术学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自立学习能力”为侧重点的课题研究,通过提问设疑、顺学而导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来查找资料,组织课堂,教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音乐学科“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改革,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艺术情境,发挥视听通感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与兴趣,运用图、文、声、色多种效果感染学生,创设轻松开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学校还建立了学生艺术综合评价手册,并参与开发了“科兴学生激励性评价体系”,将艺术素养的提高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通过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节,发掘在艺术上有特长的学生及优秀作品,进入学校的艺术团队重点培养。

创新考试评价。学校建立了学生艺术综合评价手册,并参与开发了“可行学生激励性评价体系”,将艺术素养的提高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评价报告两个方面:一是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艺术课堂、艺术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二是期末考查。每学期初,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制定相应的考察方案。学期末,以教研组长首任负责制,教导处统一组织考查,考查内容和形式上不拘一格,美术考查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音乐考查内容包括乐理知识、识谱能力、演唱能力、陶笛演奏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最大限度的确保了课程的十一等长假,布置专题和自主选题作业,由艺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学后举行研究性成果展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为了让学生在校园能有艺术的氛围和熏陶,学校在艺术教育活动方面非常重视,经常性举办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每年按照学校惯例在下半年举办校园文化节活动,通过校园文化节,涌现出许多在艺术上有特长的学生及优秀作品,这些学生通过艺术教师的辅导和学校的选拔,进入学校的艺术团队。 

四、形成学科融合的教育合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通过音体美学科课堂教学、美育与基础课程融合等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美育课堂中的德育元素和基础学科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班会和道德与法治课着力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美德”;语文课、英语课引导学生热爱阅读、谈吐文雅,培养“美言”;数学课和科学课提升学生开放、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美思”;体育课着眼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健美”;信息课和综合实践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敢于创新,培养“创美”。通过美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化,鼓励学生以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创作去丰富自身的学习与生活。

并且,学校针对当下学科教学中对育人目标的忽视和分割性的确立这一种现状学校探索确立了融合机制,将各个学科的育人目标指向统一,最终实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实现美育与生生教育一体化。学校从小、从细节培养孩子的品格,确立了每个年级的关键品格:一年级关心,二年级自信,三年级尊重,四年级诚信,五年级责任,六年级感恩,让各学科施教有统一的目标和内容。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研究安全教育,研究班级学情和学生情况,由此确立全员导师制,让每名教师都精准的和学生沟通,很好的落实集体备班,让全员育人落到实处。国旗下讲话、路队颁章、则通过全员评价,收到了明显的育人成效。

精彩纷呈的美育课堂,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推动学校美育体系建设,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带动了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并结出了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全国优秀家长学校,通过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验收,山东省优秀少先队集体,青岛市标准化学校。2020年11月,即墨区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推进交流现场会暨艺术素养测评培训会在我校举行,乔彩花校长在现场会上进行德馨小学“十个一”落实经验交流,现场还组织六年级528名学生在学校升旗台进行晨诵、软笔书法和陶笛展示,学生书写笔走龙蛇,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朗诵声音嘹亮,笛声婉转悠扬,领导和嘉宾频频点赞。在青岛市、即墨区举办的艺术节比赛中,我校多次在合唱、戏剧戏曲、歌舞专项等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现在的校园,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大幅提升,师生的参与度和创新性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前,学校的美育改革创新主要侧重于结构上的整合和课程范围的拓展,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新兴技术来为美育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契机进行美育教育还需进一步思考。下一步,学校将立足人数多,体量大的实际,通过更合理的课程设计,更完善的学生艺术素质综合评价体系来提升“以美育人”教育的内涵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