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德馨小学以劳动素养提升为核心,通过丰富开放的项目式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价值。
一、活动引领,多维赋能
劳动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实践为特征,围绕十大任务群系统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学校打造了多个特色劳动项目,让劳动教育形式更丰富。
“野炊劳动”让劳动教育添烟火气。学生分组合作,从食材采购、工具准备到搭建灶台、烹饪美食,全程参与实践。“原来生火要先搭好柴架,保持通风”“分工合作时,有人洗菜、有人掌勺,效率更高”,孩子们在炊烟袅袅中学会统筹协调,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活动后,师生共同评选“最佳协作小组”“创意美食奖”,让劳动的成就感在分享中升温。
“创意设计风铃”融合劳动与美育。学生收集废旧材料,如瓶盖、细绳、小木块等,结合自己的想法设计并制作风铃。有的在木块上画上节气图案,有的用瓶盖串出独特造型,在剪、粘、系等动手过程中,既锻炼了精细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当微风拂过,风铃发出清脆声响,孩子们感受到劳动创造美的乐趣。“樱花节活动”将劳动融入文化体验。樱花盛开时,学生们用自己动手制作的特色风铃装饰樱花树,大家分工布置樱花主题展示区,分享关于樱花的诗词与故事,在劳动中感受自然之美与文化韵味。
“莲花山研学活动”让劳动教育走向户外。学生走进莲花山,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山地植物生长特点,参与简易步道清理、垃圾分类等公益劳动。“原来山间的杂草也要定期清理,才能让步道更整洁”“不同的垃圾要投到对应的回收箱,保护山林环境”,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树立起守护生态的责任意识。
“乐考活动”以趣味闯关强化自理能力与品格养成。设置“系鞋带小能手”“叠衣小达人”等生活化关卡: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快速系好鞋带,要求结扣牢固、松紧适宜;叠衣服环节则考验他们将上衣、裤子平整折叠、分类摆放的能力。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专注操作、耐心完成,既锻炼了生活自理技能,也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实践中强化自立意识。同时,活动融入学校“十大品格”培养目标,通过观察学生闯关时的专注度(认真)、遇到困难时的坚持(坚韧)、完成后主动帮助他人的举动(友善)等,让劳动技能测评成为品格培育的生动载体,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体会“自理自立也是一种成长力量”。
二、深耕课堂,协作共生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劳动技能,在互动中提升实践能力。学校校长深度参与集备与听评课,强调“学为中心”的课堂理念,确保劳动课精准落实核心素养。课堂打破围墙,延伸至田间地头、校园角落,让学生在触摸土地、拥抱自然中,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
三、家校携手,厚植内涵
新课标强调劳动教育的开放性,学校联动家庭、社会拓展场地边界。春节期间,“云上劳动”活动热闹开展,生豆芽、贴春联、做馒头等任务让家长与孩子共体验,既增进亲子互动,也让家长更重视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清扫教室、美化班级、午托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自理自立中养成主动劳动的习惯。
德馨小学的劳动教育,既让孩子亲近自然、习得技能,更让他们在汗水中体会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未来,学校将继续脚踏实地,以幸福教育培育幸福的人,让每颗童心都沐浴劳动阳光,在实践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