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探索“四条通道”,落实劳动育人
申报类别:典型经验与做法
申报单位: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中学
联系方式:13789876788
58393478@qq.com
探索“四条通道”,落实劳动育人
——即墨区第二中学初中部劳动教育经验交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劳动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学校生命教育理念,即墨区第二中学初中部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能力发展为中心,丰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的教育和培养。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目标,运用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增强学生劳动光荣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不断改善,孩子们拥有了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是参与劳动的时间和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逐渐暴露出劳动意识薄弱、劳动不积极、懒惰的坏习惯。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探索“四条通道”,落实劳动育人,让学生学会基本劳动技能,增长实践知识,培养劳动意识,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通道一:劳动教育融合入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积极研发与学科融合的地校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探索生物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化学学科与食品营养融合,开展地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程,课堂上同学们将知识应用于实践,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极大提高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我们指导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八年级的生物教学,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酵母菌的发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广泛,主要是应用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尝试把劳动教育融合到了生物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视频展示馒头的由来,让学生感受馒头中承载的厚重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图片出示各种各样的王哥庄大馒头,以及人们在馒头中赋予的各种美好的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视频展示王哥庄大馒头的历史、品类和周边活动。观看完视频后学生谈感受,感受家乡的美好,提升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制作馒头的热情。

4.
4.
4.馒头的制作过程
①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介绍制作馒头所需的原料跟器材,互相补充,生小组合作大致梳理出馒头的一般制作过程:和面、发酵、揉面、整形、醒发、蒸制。
教师视频展示完整的馒头制作过程。

②小组合作开始制作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鸿合多屏互动,实时投屏学生的操作过程,展示优质操作,学生随时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被展示的小组也有了更积极的学习兴趣。
第
一步,和面。在这个过程中,生可以发挥想象,用牛奶、鸡蛋,果蔬汁等材料代替水。



第二步,发酵。将揉好的面团,用保鲜膜盖好,放到温暖的环境中发酵10-20分钟。

在发酵的过程中,视频分享吐司和酸奶的制作过程及原理。激励学生利用周末空余时间动手制作土司或酸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家人一起分享成果。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感受劳动即生活。


第三步,揉面整形。在整形的过程中,学生们将即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饽花的制作自行纳入进来。提升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识,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四步,醒发。整形完成后用保鲜膜包裹醒发一定时间,让酵母菌进行充分的呼吸作用。课堂时间有限,二次醒发过程可以省略。
第五步,蒸制。由于设备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们没有选择传统的蒸制,而是选择烘烤,在课堂上将学生制作的饽花用烤箱烤制部分并进行分享,体会劳动后收获的喜悦。


活动结束后,谈收获环节,学生都有很多的感受。通过劳动时间,学生提升了珍惜粮食的情感;感受到父母劳动的不易;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等等。
在活动中,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付出自己的劳动,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感悟了喜悦和成功。




通道二:劳动教育嵌入校内生活
校内生活是实现劳动育人的有效途径,我校始终坚持开展教室规范化、宿舍卫生定时与不定时常规检查,开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主题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捡拾校园垃圾,随时随地保持教室及校园公共区域的干净整洁。在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亲自对学校的各项设施、场所进行卫生清扫,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体验了清扫环境带来的喜悦,得到了劳动实践教育带来的愉悦。
1.整理与收纳:
我们从书包、课桌洞与储物柜的整理与收纳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学习资料明显增多,部分同学的课桌洞和储物柜会比较凌乱,找东西的时候总要找很久,鉴于这种现象,在每学期开学初老师们会开展一次物品整理与收纳的课程,通过图片对比和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们认识到整理与收纳的重要性,然后小组内展开讨论怎样整理才能更便于拿取物品。之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劳动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课桌洞和储物柜。整理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学习彼此的优点。最后老师会在提醒同学们最后的整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维护,尤其在日常物品的放回时要按照划定好的区域整齐的放回。




2.宿舍内务整理
我校学生可以在宿舍午休,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午休环境,老师们开展宿舍内务整理的活动,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劳动能力,这些劳动活动主要是由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从垫子褥子的铺放、床单的铺放、套被套,床上物品的摆放、卫生间的打扫等方面让学生们以宿舍为单位自行劳动,最后进行优秀宿舍的评比。


3.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
通过课桌椅和储物柜的日常维修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期中部分同学的桌椅和柜子就会出现问题,学校会邀请后勤的专业老师为同学们演示常见问题的修理,之后同学们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桌椅的修理。比如螺丝的固定,桌椅脚套的更换,柜门的安装,柜锁的修理等。

通道三:劳动教育植入生产活动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园、教室等场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产劳动实践。
1.生态种植
(1)绿色植物播种,生长,开花传粉,收获。
本系列劳动课是配套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来开展的。七年级学期初,学生们将家中不用的塑料泡沫箱等容器带到学校,结合种子的萌发一节,从种子的选择,如何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条件等方面展开劳动活动,进行播种,浇水,选择生长环境。各小组选择不同植物的种子进行种植。
大部分种子萌发后,记录发芽的天数和每天植株的长势。学生们精心照料植株,并进行施肥等劳动。植株开花后,认识单性花和两性花,并对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并根据不同的植物,不同的生长时期使用不同的化肥。做好记录。
最后,记录结果率,并体会收获的喜悦。将成熟后的果实在烹饪课堂上制作成菜肴,全班品尝,剩余的果实也可以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
(2)绿色植物的分株
学期终教室的芦荟和虎尾兰等植物都长出了新的植株,这个时候就要对他们进行分株处理了。老师首先视频展示如何分株,然后提供花盆,土壤,铲子等工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株。每个小组对自己分株的植物进行养护,下学期送给新生,既美化了教室的环境又能将绿色植物的分株一劳动延续下去。

2.传统工艺制作
(1)剪纸
剪纸作为即墨地区的非遗之一,学校聘请专业的剪纸老师来学校为孩子们开展剪纸教学。
老师会通过展示部分寓意美好,做工精美的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后剪纸老师会讲解剪纸技巧,描样,扣剪等。


学生们动手描画抠剪相对简单的作品,感悟剪纸大师的高超技艺。


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体会非遗的魅力。




3.大鸥鸟笼
作为即墨地区的另一种非遗,大欧鸟笼,以其工艺复杂、造型美观、质量优良、有独到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每年为当地村民带来800余万元的收入。
专业老师从竹料的选择,框圈的制作和蒸煮,鸟笼的编制等方面以视频的形式给学生们进行讲解,之后指导学生们动手编制鸟笼。


学生们动手感受制作过程的复杂和精巧绝伦,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指挥和心灵手巧,同时财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道四:劳动教育渗入服务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初中部全体学生,进行服务性劳动教育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走进社区,走到广场,走进马山,走进墨河公园,进行清理卫生、清理白色垃圾、清除小广告等劳动实践活动,用自己的劳动来美化身边的环境。通过劳动实践学会各种劳动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实践习惯,增强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观念。
1、餐厅志愿者
每学期,学校统筹安排,每周有不同的班级学生到餐厅参与志愿服务,为同学们打饭,维持排队秩序,帮助同学圈存饭卡等。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性劳动实践能力,增强我劳动,我光荣的观念。


2、垃圾分类志愿者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为了节约资源,优化处理,让城市更文明,每一位市民都有义务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老师们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学生们到社区中作垃圾分类的宣传大使,向社区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分发宣传册。


并且,身体力行的践行着垃圾分类我先行这一口号。

3.即墨北站志愿者
我校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即墨北站开展“大手拉小手”志愿活动。带队老师将同学们分为三组,有帮助乘客运送行李的,有宣传垃圾分类的,还有帮助乘客打印车票的。宣传垃圾分类赢得了来往乘客的纷纷点赞,有的乘客干脆直接加入了宣传队伍;运送行李、打印车票等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忙出了一身大汗,乘客们纷纷赞叹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感慨时代的进步。
4


.马山公园志愿者
初中部政教处、团委利用周末时间,多次组织学生会、团员学生、少先队员来到即墨马山地质公园,学生分组到马山大夫、广场、等处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学生捡拾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箱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造“绿色家园”。


通过对“四条通道”的不断探索,我校把劳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校内生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等各个方面,经过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的劳动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增长了劳动技能,激发了他们对于劳动实践的热爱。今后学校将会组织学生更广泛的参与到校内校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理论与具体的劳动实践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更要培养学生会劳动、能劳动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