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的头部叫做龙头,上面的藤蔓叫做龙须,龙须越长,葫芦的品相就越好。”傅家葫芦工艺坊里,店主傅文贤拿着自己雕刻的葫芦,说起她和妹妹与葫芦的不解之缘。
作品成型不简单
据傅文贤介绍,葫芦的雕刻需要挑选葫芦、刮皮、晾干、抛光、设计、雕刻等六个步骤。为了让葫芦色泽均匀,光是晾晒就需要三个月。雕刻的工序就更复杂了,要挑选品相好、皮厚适合雕刻的葫芦,按照葫芦形态确定雕刻题材,首先用铅笔描画图样和布局,打下底稿。再按照雕刻内容分清主次进行雕刻,再对图案中的细节部分打磨处理,消除瑕疵,最后整体打磨抛光,不能有一点失误。从打底稿到细节处理,大约需要刻十几万刀甚至是几十万刀,葫芦表面又滑又硬,一不小心就会划伤手。最受欢迎的“年年有余”的图案,需要3天才能刻完。
作品多次受邀参展
傅家葫芦雕刻经过120余年的传承,长盛不衰,其作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辽宁等全国各地。姐姐作为傅家葫芦雕刻第二十代传承人,她的作品《葫芦雕刻系列》荣获“好客山东”2016年桃文化旅游商品评展活动优秀奖,作品《吉祥如意》荣获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葫芦雕刻系列》作品被中国桃文化博物馆收藏。“参加活动的时候,我们的位置前总是有很多人围观,很高兴大家喜欢我们的作品。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展示,吸引更多人去了解葫芦雕刻,把这门技艺发扬光大。”傅文贤这样说到。
传统工艺义务传承
依据国家、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傅文贤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制定了《傅家葫芦雕刻五年保护计划》。累计投入资金8万元,用于传承人教育进修、开展培训。2017年在即墨古城开设了展销店,注册商标,申请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不少家长慕名而来,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跟着学习葫芦雕刻,姐妹俩就将孩子们召集起来,在自己的店里免费教孩子们葫芦雕刻,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耐心,也能让下一代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目前,跟随他们学雕刻的学生已经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