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潮海街道坚持把乡村振兴与重点工作任务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取得积极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 以党建组织为基础,推动城乡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良好工作机制。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前工作新要求、新任务。二是加强组织引领,确保换届选举圆满完成。自3月21日换届选举工作启动以来,我街道先后召开 24 次专题调度会,进行业务培训5次,下派103名机关干部包联各新村网格,发放换届有关材料共计5万余份,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任务。三是加强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整体建设水平。在农村开展“党群同心•共建家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并与包联村庄的区直部门,积极沟通协调,主动配合落实。四是规范党内生活,严格制度规矩。街道党工委指导新村各网格党支部,严格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二)以人才发展为根本,推进高质量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体系。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和意识,将人才工作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内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开展。二是加强人才载体平台建设。召开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座谈会,以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提前谋划,做好双招双引中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推进市、区两级项目,为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创新管理人才方式方法。成立青年人才联盟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引导广大青年人才在“双招双引”、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区委中心工作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建立“雁归”人才信息库,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回引相结合,提升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力。
(三)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抓项目引进与产业建设。2021年我街道共有重点项目6个,青岛红妮绿色无菌智能工厂项目、新加坡俐马集团青岛生产基地项目、青岛迈金智能骑行设备制造项目、信旭高科技产业园b地块、盟旺山山地俱乐部、北汇玻璃车间升级改造项目。
二是盘活闲置土地厂房资源,加快引进新动能项目。1.通过对辖区闲置土地厂房资源摸底调查,帮助辖区企业恒昌盛公司解决金融难题,引进落户了迈金科技。2. 利用都市产业园7号闲置厂房1.9万平方米,引进落户了新加坡俐马集团青岛生产基地项目。
三是引导扶持本地企业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做好企业服务,引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红妮制衣、北汇玻璃等企业投资1.4亿元,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升级改造。
(四)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结合“党群同心、共建家园”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每个村庄由 1 名街道干部包抓,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督导落实;村庄设立街(巷)长,由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担任,负责街(巷)道环境的整治、管护,街(巷)长及职责挂牌公示;实行居民门前“三包”,居民负责承包自己房前屋后的卫生清扫绿化管护、环境整治,形成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到目前为止,已清理卫生死角23处,共清理“六大堆”2016处,清理各类积存垃圾6500余吨,清理乱贴乱画7200余处。
二是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按照标准设置相关垃圾桶、指示牌、公示牌、宣传栏、大件垃圾处理点,并根据相应人数、户数配置检查员、督导员。到目前为止已安置各种分类垃圾桶870余个,各类宣传栏、指示牌、公示牌400余个,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共发放1.6万份宣传材料进行入户宣传。逐步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可行有效的运行体制。
三是全面完成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治,做好后期管护工作。截止6月10日所有无害化厕所改造数量准确无误、质量符合要求。后期管护方面,建立了改厕服务站,安装了个电视及农村卫生厕所智能管护系统。
四是改善辖区河流水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2021年我街道拟对辖区内18处雨污混流改造点进行改造,共涉及蓝家沟、东障等14个城中村。正在按计划推进实施。
(五)以文化建设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创新丰富载体,“讲”好新时代故事。以党建为引领,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同振,抓好抓实党员教育管理。街道结合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主题党课学习,各党支部结合自身情况,组织党员开展爱心捐助、结对帮扶、公益服务等一系列“自选动作”,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征文评选等活动讲好发展新故事,致敬抗疫英雄,讴歌时代精神;通过挖掘典型经验,讲好新时代潮海发展新故事,传播基层好声音。依托文化活动中心、党员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等阵地,深入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讲法治、讲道德、讲技能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通过全方位的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思想深入基层,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力量。
二是围绕重点工作,“评”出文明新风。潮海街道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常态化,并择优向区妇联推荐区级“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同时开设宣传专栏,以多种形式对获选家庭的优秀事迹进行宣传。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推选工作,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
三是关心弱势群体,“帮”出正能量。依托文明实践活动阵地,潮海街道构建“阵地+队伍+活动”模式,成立13支由机关干部及各村党员干部为主、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13只志愿者服务队伍,吸纳志愿者1000余人。志愿服务队伍通过接单+派单+回访的工作流程,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应急救助等志愿帮扶活动。
四是推进文化进村,“乐”享文化活动。潮海街道围绕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不断巩固提升文化大院基础设施建设,在每个文明实践站设立了健身活动场所、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并配套设置棋牌书画、戏曲舞蹈、居民课堂等多功能室,有的村庄还建有村史馆、文化长廊。
五是弘扬传统文化,共“庆”美好生活。依托春节、端午节等重要节点节日,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各社区、村庄深入挖掘本村特色文化,整合社区资源,通过共建形式开展共驻共建联谊文体活动,充分展现基层文明实践活力。
二、下步工作推进计划
一是围绕“产业兴旺”要求,培育街道优势产业。通过“双招双引”,加快优质产业项目引进力度,发挥村庄优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以旧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吸引新型产业项目落地,切实提高经济实力,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二是围绕“人才发展”要求,壮大街道发展队伍。统筹推进本土人才培育和各类人才下乡。不断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机制,满足他们的理念、知识、技能提升需求,研究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制度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可靠的人才基础。三是围绕“生态宜居、文化发展”要求,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大力发展与自然生态相匹配的社会生态建设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域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全面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