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分批推进,实现直管到户全覆盖。为确保农村供水服务精准化、高效化,街道组织联合调研小组,对全街道 57 个村庄的供水设施现状展开全面摸底排查。调研内容涵盖供水管网老化程度、水泵运行状态、水质检测数据、现有供水覆盖率等核心指标,同时详细统计各村常住人口数量、季节性用水波动情况、特色产业用水需求等关键信息,建立起完善的村庄供水档案数据库。基于调研评估结果,严格遵循 “先易后难、先急后缓” 原则,将村庄划分为优先推进区、稳步实施区和重点攻坚区三个批次。优先对设施基础较好、群众意愿强烈的村庄启动直管到户工作,积累成熟经验后逐步向其他区域推广,通过梯度推进确保年底前实现全街道村庄供水直管到户无缝覆盖,让每一户村民都能享受到规范化的供水服务。
二是强化管理,建强村庄水管员队伍。为筑牢农村供水 “最后一公里” 服务防线,街道创新推行 “公益岗位 + 专业管理” 的水管员队伍建设模式。在选聘过程中,明确 “讲政治、有责任、能力强” 的核心标准,优先从村庄公益性岗位人员、退休村干部、有水电维修经验的村民中选拔候选人,通过个人报名、村级推荐、街道审核、技能测试四个环节层层筛选,确保选聘人员既熟悉村情民意,又具备基本的供水设施维护能力。组建完成后,由街道水利服务中心与供水单位联合开展系统化培训,内容包括供水设施日常巡查技巧、水费收缴规范流程、水质异常应急处置方法等实用知识。建立 “月调度、季考核、年评优” 的管理机制,将村民满意度、设施完好率等指标与岗位补贴直接挂钩,充分激发水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是补齐短板,实施农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针对部分村庄供水管网老化、供水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街道精准施策,对 5 个用水困难村庄实施专项改造提升工程。前期组织水利专家深入村庄进行实地勘察,结合村庄人口规模、未来发展规划和用水需求增长趋势,科学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表,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尽量减少对村民正常用水的影响。同时加强与施工单位、监理公司、村庄 “两委” 的协调沟通,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