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桃源、万科、店集3处小学建成启用,蓝村中心小学完成扩建,蓝谷高新区中心小学完成二次结构,城乡教育布局更加均衡。龙泉中学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建成后将有效增加初高中优质学位。建成37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全区中小学实现人工智能实验室全覆盖。普惠性托育机构保育费完成提标扩面,备案托育机构增至26家、托位总数5700余个,进一步扩大托育服务供给、降低家庭养育成本。
二、扩大医疗资源供给。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加快建设,第二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楼、综合楼完工,结核病防治中心综合楼完工,中医医院北部院区感染楼、综合楼完成主体,温泉卫生院完成二次结构和外墙抹灰。持续扩大家庭医生服务覆盖面,老年人签约率达到77%,残疾人签约率达到83%,全年新增覆盖1.64万人;“三高”共管签约并规范管理1万人、并发症筛查4.42万人,对5800名慢阻肺高危及确诊患者开展随访服务1.8万余次,全面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水平。
三、完善交通路网体系。着力提升城市通行水平,关东路等3条道路实现贯通,营流路南段0.6公里完工通车、1.8公里正在进行水稳铺设,完成淮涉河二路大修和府前街等7条道路罩油,整修石林二路等4条道路人行道板和12处路口轮辙,完成鹤山路11处公交场站港湾改造、城区7处交通路口渠化和导流改造。打造12条“四好农村路”,整修提升206公里,农村道路条件不断改善。
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老旧住宅小区改造焕新,对书香门第等17处老旧小区实施道路铺装、外墙保温、绿化提升、飞线整治等工程,整治面积60.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977户。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新府花园等20个小区创建青岛市垃圾分类五星小区,撤除露天桶点73处、新增密闭投放点30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提升。
五、维护群众公共安全。新建交通信号灯、电子抓拍等设备68处,施划标线3.3万平方米,新设路灯727盏,有效消除道路交通隐患。强化食品执法检查,完成定性定量检测3093批次、快检2.5万批次,对25批次不合格食品进行处置,有力保障群众食品安全。改造老旧燃气管道15公里,为1.25万户居民免费更换智能物联网燃气表,更好保障居民用气安全。
六、关心关怀特殊群体。养老服务持续完善,建成运营79处社区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居家服务。扩大老年人助餐补贴范围,补贴对象扩大到65岁以上,补贴时段延长至双休日,惠及老年人2.8万名。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分娩补助标准,医疗补助由1000元提高至3000元。完成4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高残疾人家庭生活质量。
七增强防汛排涝能力。宋化泉水库和22座小型水库完成除险加固,挪城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坝体防渗墙施工,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43座重点塘坝完成维修加固,6座病险水闸重建工程进入新闸安装阶段,进一步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
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1个,街巷硬化、弱电入地、广场建设等全面提档升级。因地制宜采用煤改气、煤改电、集中供热等方式,完成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改造3万余户,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九、激发就业创业活力。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新增城镇就业2.69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2140人,政策性扶持灵活就业4240人,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增收。
十、拓展休闲健身场所。安居广场等7处城市口袋公园建成开放,丰富游行绿道、景观小品等功能特色,提高市民休闲生活品质。新开放36所城乡学校操场,在早晨、晚上及节假日期间免费开放,满足群众日常健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