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来到“墨政即开•专家讲政策”。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即墨区应急救援保障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可尊,为您解读《青岛市即墨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即墨区应急救援保障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可尊:近日,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青岛市即墨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现在让我来为大家做一下解读。
一、编制背景和目的
我区现行《青岛市即墨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2022年印发的,随着机构改革,议事协调机构相应调整,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机构和成员单位职能发生较大变化,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和青岛市政府办公厅相继重新修订并印发了对应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进一步做好我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结合我区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和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风险,对原《青岛市即墨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
二、《预案》如何与上级预案上下衔接
《预案》在响应机制、组织体系、流程标准方面锚定上级核心要求。
首先,响应机制统一。沿用“四级响应”分级标准,以死亡失踪人数、转移安置人数等为核心指标,确保与上级响应逻辑一致,实现市级响应时区级同步衔接。
其次,组织体系同源。参照市级模式设区级防减救灾委,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全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指挥体系垂直贯通。
再次,流程标准对齐。从灾害救助准备到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严格落实上级灾情报告时限、灾后过渡期救助等流程,确保合法合规。
三、《预案》亮点
与原预案相比,新修订的预案体现了以下三个亮点:
一是突出本地特色,优化响应标准。即墨区结合本区历史灾情数据和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情况,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更细致的风险评估,比如说强调了“从历史灾害趋势情况分析,台风洪涝、季节性干旱、风雹影响较为突出”;在响应标准设定中,充分考虑本地人口数量因素,对干旱响应指标邀请专家进行了进一步评估量化,确保响应标准设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
二是强化工作联动,注重主动防范。《预案》进一步细化了各有关部门的任务分工,增强了全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联动性。《预案》明确,气象、水利等部门预警时同步通报区防减救灾委办公室,触发7项预行动,如提前开放避难场所、物资调运准备等,变被动响应为主动防御。
三是明确保障措施,提高救助效率。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资金保障、物资保障、通信和信息保障、装备和设施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社会动员保障、科技保障等各项保障措施以及责任部门,保证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顺利进行。
总的来看,该预案覆盖了“预警-救援-重建-评估”的自然灾害救助全过程。通过政府救助、保险资金等多种渠道,最大程度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更具规范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