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司法局以“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度嵌入社会治理”为抓手,不断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筑牢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政治根基。一是理论武装入脑入心。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党组会议2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14次。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学习和党纪学习教育,全面对标对表,提高站位。二是党建活动走深走实。扎实开展党员干部“双报到”活动,聚力打造“法润墨和 与光同行”机关党建品牌。以“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为切入点,不断推动律师行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三是队伍建设有力有为。围绕“以高水平法治建设服务和保障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汇集20余项理论成果。通过中层干部调整、职务职级晋升和青年干部跨岗位实训,不断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热情。
(二)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力促法治即墨建设提档升级。一是持续完善全面依法治区运行机制。推动建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学习机制,各级党委(党组)学习培训率达100%。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83个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发挥“法治建设”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完成56件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编制《即墨区法治建设白皮书(2023)》,全方位展示我区法治建设重点和亮点工作。二是持续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体系。出台《即墨区政府合同管理办法》,建立起“司法局统一管理、承办单位具体负责”的政府合同管理机制。审查区政府常务会议题120个,会议纪要62件,区、镇两级合同2100余份,实现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及区政府部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三是持续打造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推行“繁简分流”复议模式,推进复议案件调解和解、实质性化解,全年受理行政复议申请550件,审结442件,新收复议申请同比增长148.87%,综合纠错率达41.62%。四是持续提升行政执法监督质效。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对区级行政执法单位全面开展集中专项治理工作,共整理11个行政执法单位123条具体问题,确定185条对应整改措施。
(三)坚持惠企便民、优质高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面向企业,开展“法治护航公益惠企”系列活动,举办惠企讲座30余场,解答企业咨询300余次,推出惠企法律云课堂39期,印发案例汇编500余册。面向大众,加强公证流程监管,深化“最多跑一次”服务,办理各类公证案件3610件。面向弱势群体,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41件,解答热线咨询2460次,接待来访群众2280人次,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位居青岛市第一名。面向基层,加强对村(社区)法律顾问的量化评价,引导法律顾问在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法律意见1034件,提供法律咨询3678次,参与调处纠纷415件。
(四)坚持防范在先、化解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不断提升普法工作覆盖面和精准度。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各类普法活动30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开创“一域一品、一人一课”特色普法模式,根据不同法律需求,开展30余场“点单式”普法活动。二是坚持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源头预防、排查预警、调解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指导化解矛盾纠纷4616起,相关工作经验在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刊发,我局连续四年被司法部授予“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强化“两类人员”管理。全面落实两类人员日常管理、研判分析、教育矫治和衔接帮扶等工作,全年开展调查评估431件,接收社区矫正对象690人,衔接安置帮教对象1100人,未发生脱管漏管现象。
(五)坚持改革创新、向新求质,在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中彰显担当。出台《即墨区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完善29项改革措施。持续推进“法治难题项目化破解”机制,总结推出27项典型经验。三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见效,圆满完成涉企执法阳光监督试点验收,工作成果获得上级肯定;持续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动试点,建立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督办回应三项机制,其中海域“无主”违建拆除入选试点典型案例;积极稳妥推进赋予镇(街道)行政执法权试点工作,推动67项执法权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