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5年青岛市即墨区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即政办发〔2025〕13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直有关单位:
《2025年青岛市即墨区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青岛市即墨区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山东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鲁政办发〔2025〕5号)、《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青岛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青政办发〔2025〕7号)要求,制定本要点。2025年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务公开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准确把握政务公开职责定位,健全制度规范,优化方式渠道,以高质效政务公开提升政策实施效能、政务服务水平和监督管理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助力。
一、聚焦主动公开,夯实平台阵地、提升公开质效
(一)加强网站建设。严格信息审核,采取“智能检查+人工审核”模式,对即墨政务网拟发布信息格式、内容逐一进行双审核,切实把好信息发布关口。优化提升栏目,对领导信息、规范性文件等重点栏目,全年组织20次以上专题栏目巡检,对页面格式、信息内容等进行精细化更新、维护,确保公开内容及时、准确。优化改版“千年商都 泉海即墨”频道,集中展示我区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文化旅游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打造即墨形象对外展示窗口。做好“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留言办理等工作。
(二)深化政策解读质效。落实政策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三同步”管理制度,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综合采用图片、图表、音频、视频、H5动画、卡通动漫等多媒体形式,从“局长讲、专家谈、记者评、AI解”等视角,使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客观事实、客观数据、生动案例,进行立体式、多方位解读,进一步规范政策解读流程,提升解读质量。
(三)提升公众参与实效。优化提升即墨政务网“公众参与政府行政决策(意见征集)平台”,全流程、立体化展示意见征集,全年完成至少20项意见征集活动,拓展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常态化开展政府开放活动,全年至少组织30场“政府开放日”,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参与,打造“政府开放月”品牌。依托镇街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等,务实优化提升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政策现场解读、综合政策咨询等活动,提高政务公开专区利用率和知晓度。
(四)规范政务新媒体运维。实施政务新媒体周检查制度,每周一对全区政务新媒体账号更新和内容发布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巡检。利用大数据对新媒体账号进行实时监测,及时组织整改错敏词、失效链接等问题。积极配合做好上级权威媒体信息转发工作,保证信息转载发布的时效性,坚决杜绝漏转、错转等问题。集中精力做优做强主账号,依托“即墨政务网”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以超连接形式集成展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便民栏目,提升“即墨政务网”微信公众号核心宣传力。
二、聚焦依申请公开,加强统筹调度、注重矛盾化解
(五)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区级统筹指导,制发《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制度及流程(模板)》,配套更新2025年度各类告知书模版,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报备、审核等各个环节要求,推动办理主体明确责任分工、理顺办理流程、规范答复文本,进一步提高全区依申请公开办理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六)提高办理效能。强化服务理念,注重与申请人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力求实质性解决申请人诉求,实现“件结事了”。建立会商机制,针对以部门、镇街为申请对象的复杂申请,组织相关单位、法律顾问专题研究,提高答复规范性和合理性。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质量审核,由区政府办公室对部门、镇街告知书进行二次把关,进一步提升答复质量。
(七)加强统筹调度。优化“即墨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调度平台”,落实依申请公开“周调度”工作机制,督促部门、镇街及时准确履职尽责。组织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模拟暗访,“线上+线下”双渠道测试部门、镇街信息答复情况,并针对薄弱环节、薄弱单位开展针对性业务指导。
三、聚焦重点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助推经济发展
(八)以高质效公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落实“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宣传推送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政策措施,助力项目招得进、落得下、建得快、效益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产业的政策解读,助力产业“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持续做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域信息公开,加强城中村改造回迁、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的政策发布和解读。
(九)以高质效公开助推民生政策落地。围绕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加强政策宣传推广,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等渠道,广泛宣传促消费政策、活动成效和典型经验,不断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消费、文化旅游消费、农业农村消费等提质升级。加大就业政策宣传推广力度,针对现代职业教育、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创业金融扶持等重点领域做好政策解读和信息推送,持续推进就业友好型城市建设。重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方面信息公开,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加强养老服务扶持政策和养老机构监管信息公开,加大对“银龄行动”特色品牌的政策宣传,推动“银龄行动”拓面升级。围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信息公开和解读。围绕全面提升旅游品质,优化旅游公共信息发布服务,宣传特色旅游品牌。
四、聚焦体制机制,完善制度流程、加强能力建设
(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统筹协调,及时研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业务工作与公开要求深入融合、互促互进。各部门、镇街要确定政务公开工作牵头科室,配齐配强人员力量,落实政府信息告知书审核把关、政府信息发布逐级审核、“AB”角等工作制度,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实。
(十一)完善主动公开机制。健全主动公开事项目录制度,分层级分领域梳理形成主动公开事项目录,逐项明确公开主体、内容、时限、方式、渠道、责任等要素,同步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开展已公开信息管理规范化试点,明确不同类型信息在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渠道的公开时限,探索制定已公开信息的管理规范。推动基层政务公开向农村和社区延伸,探索适合基层特点的公开渠道,实现与村(居)务公开衔接协同。
(十二)加强业务能力建设。继续开展政务公开轮训,重点做好新任职人员轮训,“以干代练”提升业务能力。组织至少2次全区政务公开业务培训,重点讲解《信息公开条例》、剖析依申请公开典型案例,并现场组织业务知识测评。开展2次政府信息公开电话测评,确保信息公开电话畅通。等专题行动,举办2次以上政务公开业务能力考评,推动整体业务水准持续提升。
(十三)加强典型引领。加强政务公开典型经验挖掘,将政务公开经验做法总结与宣传工作统筹安排,与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突出政务公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属性,强调数据支撑、实施效果。推广“墨政即开”政务公开品牌,利用政策解读、政府开放月等信息和活动,借助政务网站、新媒体等广泛开展品牌宣传,拓展“墨政即开”品牌LOGO展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