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工作事项 | 2022年具体工作 内容和任务目标 |
完成 时限 |
三季度工作进展 | 存在问题 | 下一步工作计划 |
1 | 建设运营玄纤维复合材料研究院和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支持海联金汇研发智能热处理系统。 | 玄纤维复合材料研究院注册后运营、争取建设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海联金汇研发智能热处理项目注册公司后运营。 | 12月底 | 玄纤维研究院注册资料已提交至区编办,编办正在审核,根据编办要求补充完善材料;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正在与各方洽谈合作意向;海联金汇研发智能热处理系统项目正在推进。 | 对接旅投公司补充玄纤维研究院注册材料,尽快注册后运营;项目积极对接,力争尽快落地。 | |
2 | 推动云路新材料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 推动云路新材料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 8月份 | 在人才培养、项目申报、政策支持、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云路新材料自身条件,计划今年第二批联合共建单位联合申报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科技厅尚未下发第二批申报通知) |
对照申报要求和建设标准,指导企业不断完善自身条件。 | |
3 | 新设立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 | 新设立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 | 12月底 | 已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备案建设研发中心申报结束,推荐 207家规上工业企业建设企业研发中心,197家获批备案建设研发中心。 | ||
4 | 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个。 | 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以上。 | 10月份 | 已完成。推荐即东零部件申报省技术创新中心;推荐微能生命申报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推荐金盛集团、汉能等27家申报第一批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其中金盛集团等13家被纳入建设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推荐海联金汇汽车零部件、威达生物等46家申报第二批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推荐即发集团、即东零部件等7家企业申报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其中即发集团、宇远新材料等2家入围专家咨询评议环节。 | ||
5 | 推动100家企业纳入“沃土计划”高企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00家。 | 100家企业纳入青岛市“沃土计划”高企培育库,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5家以上,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00家。 | 12月底 | 完成202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和第二批审核推荐工作,第一批共推荐177家企业,通过青岛市专家评审170家,第二批共推荐194家企业,通过青岛市专家评审169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600家;正在进行高企培育库入库和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审核工作,截至10月11日,共在系统提交企业80家。 | 完成高企培育库和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审核和推荐工作;组织税务、财政异议企业完成青岛市高企办组织的答辩;加强与青岛市高企办对接,争取我区更多企业纳入青岛高企培育库和通过高企认定。 | |
6 | 出台科技计划体系,定向支持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生态,全社会研发投入不低于23亿元。 | 出台区级科技计划体系政策文件;全社会研发投入不低于23亿元。 | 8月份 | 征询财政等相关部门意见,完善科技计划体系内容,因疫情影响,出台时间暂缓。 | 无 | 科技计划体系正式出台。 |
7 | 深入挖掘在即高校院所资源,鼓励与本地企业共建实践基地、科研平台,推动先进成果落地转化。 | 建立即墨蓝谷协同机制,调研蓝谷院所与蓝谷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常态化共享机制。与蓝谷科创部开展“揭榜挂帅”等活动。 | 12月底 | 与蓝谷管理局科技部协同推进科技联盟企业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线上线下产学研对接活动20余场,蓝谷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67亿元。 | 无 | 继续协助蓝谷或共同推进即墨蓝谷各类科技成果交流对接活动。 |
8 | 引导企业用好科技信贷“白名单”,研究落地“投(保)贷”等产品,支持企业专利质押贷款。 | 根据科技信贷“白名单”,对接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按照青岛市科技局“投(保)贷”相关通知,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做好咨询与服务工作。 | 12月底 | 组织本辖区内的企业开展2023年青岛市科技计划创新生态营造专项投保贷联动业务企业贴息申报工作。 | 无 | 对接市科技局,及时了解科技金融投保贷申报结果;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了解惠企政策、金融产品,发挥科技金融助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