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小区拔地而起,由于市中心建筑饱和,相当一部分新建小区离市区中心较远或分布在郊区。小区的增多,一方面体现了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不能忽视的问题,不少新建小区的周围存在着大片的荒地。诸如靠近文峰路与204国道交界处墨悦湾小区、创智新区体育中心西侧的风华尚品小区等等,附近皆存在大片荒地,这些荒地杂草丛生,土堆成片,或多或少的都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是存在公共安全隐患。部分小区周边荒地长时间无人管理,长满荒草,如今已入冬季,天气干燥,很容易引发火灾,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来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更是在二十大上针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荒地的存在显然与这一方针相违背。
二是影响居住环境和市容市貌。近年来,我区正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打造宜业宜居的居住环境,所以荒地的存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荒地就如一片沙场,城市的绿化带在这里戛然而止,大风天尘土飞扬;有的甚至还堆放着建筑垃圾。这种环境夏天还极易滋生蚊虫,雨天又泥水横流,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三是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这些闲置荒地本是极为宝贵的土地资源,却被闲置、荒废,有的则被私人开垦为菜园、耕地,无法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建议如下:
一是做好统筹规划。政府相关部门要为荒地的处理、建设及时更新政策及规划,制订提供前瞻性、全局性以及系统性的指引,注重各部门单位的协同配合。荒地的建设需要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多方协作才能真正的打造出居民需要的宜居环境。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政府相关部门要在荒地建设规划时充分了解居民需求,不能一刀切,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或是建设公共绿地,美化环境;或是建设多功能广场,满足居民的生活娱乐需求;或是建设公共停车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这些荒地的治理不是依靠一次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的专项治理就能解决了,而是要结合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实行短期治理加长期管理相结合,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实现荒地环境持续性的监管和维护,坚决避免新建小区周围再出现新的荒地,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