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目前很多小区的物业管理存在服务质量不高、收费不透明、沟通不畅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群众对此反响比较大。为了优化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经过调研,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现状分析
通过抽样调查和群众投诉问题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大量的居民对小区物业的服务质量表示不满意,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业收费不透明,存在乱收费现象;二是财务不透明,物业费使用不合理现象;三是与物业沟通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四是公共设施维修不及时,存在拖沓踢皮球现象;五是环境卫生差、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真正履行物业应负责任等方面。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优秀的物业管理案例。例如,即发阳光城小区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居民满意度明显提高;部分小区通过建立业主委员会,加强了业主与物业的沟通和监督,有效解决了物业管理中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目前,对物业公司的监管主要依靠政府部门,但各个单位职能比较分散,有的单位只负责对物业资质的审批,有的单位只负责对物业费定价进行备案,物业服务从物业公司市场准入、收费标准、服务标准、服务监管到督导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缺少一个全覆盖的闭环监督管理体系,导致一些问题出现后群众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或者部门之间踢皮球的现象,从而出现部分物业公司对服务质量不重视。
(二)物业服务准入门槛低。行业准入标准门槛过低导致物业服务市场鱼龙混杂,一些物业服务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专业化程度低,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业主参与度低。很多业主对小区物业管理不关心、不参与,缺乏监督和维权意识,多数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少数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大部分不发挥实质性作用,导致小区居民没有话语权和参与度。
三、意见建议
优化居民小区物业管理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物业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健全监管机制。一是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和上级政策要求制定规范性文件,梳理明确物业管理过程中涉及所有事项主管部门的具体责任分工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利义务,规范物业服务市场,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严格的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审查制度,提升准入门槛,对企业的注册资本、管理人员资质、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淘汰不合格企业,鼓励物业服务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三是要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建立物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检查,定期对物业公司进行考核评价,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三是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收集处理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投诉和举报,促进物业企业向好发展。
(二)推动行业自律。要引导物业服务行业协会发挥真正作用,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引导物业服务企业规范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行业协会应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加强对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定期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公布信用良好的企业名单,引导业主选择优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三)强化业主参与。相关部门和社区应加强对业主的宣传教育,让业主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业主的参与意识和监督能力。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制度,加强业主与物业公司的沟通和协调,增强业主的话语权。
(四)加强信息公开。物业服务企业要做到一是明确费用结构。要向业主提供详细的费用清单,同时明确各项费用的用途和收费标准;二是提供服务内容说明。要向业主提供详细的服务内容说明,同时要明确各项服务的责任人和联系方式,责任到人;三是账目透明。要定期向业主公布费用使用情况,以增强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信任;四是加强沟通。要建立与业主的沟通渠道,包括设立投诉电话、邮箱、微信公众号等。
(五)推广典型案例。政府部门应组织开展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选活动,选拔优秀物业管理典型,形成可复制经验进行推广。一方面可以提升社会关注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物业行业,从而推动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优秀的案例经验可以为其他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以此推动整个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