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青岛市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即墨区2025年中央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第三批)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5-07-03

青岛市即墨区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即墨区2025年中央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第三批)实施方案》的通知

即农字〔2025〕43号


各镇、各街道、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通济新经济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根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用好2025年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第三批)的通知》(青农计财字〔2025〕35号),支持开展小麦、玉米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通过项目实施,在实施区域有效控制小麦、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蔓延,保障粮食安全,降低农药使用强度,提高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和统防统治水平。结合即墨区实际,编制完成了《即墨区2025年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即墨区2025年秋播小麦种子包衣拌种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即墨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即墨区2025年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为解决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难题,响应“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穗期害虫为主的生物防控技术。通过混合喷施杀菌杀虫剂、抗逆剂、调节剂、叶面肥等推广“一喷多促”技术,达到促壮稳长、促灌浆成熟、防虫防病、促单产提升,保障秋粮丰收。根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用好2025年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第三批)的通知》(青农计财字〔2025〕35号),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实施方式与补助内容

通过释放赤眼蜂天敌防治玉米穗期害虫(简称天敌防治)与实施玉米一喷多促两种方式相结合开展。项目安排资金159万元,实施面积不低于10.6万亩(其中:天敌防治面积不低于2.12万亩)。天敌防治补助标准每亩不超过25元,一喷多促补助标准每亩不超过12.5元。(任务分配见附件)

补助内容:对实施天敌防治(包括生防赤眼蜂球+释放服务)或一喷多促的费用(包括高效低毒药剂+喷施服务)进行补助。优先推广应用以天敌、生物农药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玉米螟、棉铃虫、粘虫、蚜虫、玉米南方锈病、叶斑病(大小斑病、褐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补助对象:结合2024年玉米病虫害发生监测情况,择优选择实施玉米病虫绿色防控的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补助纳入绿色增粮“十百千”示范主体名单、绿色增粮竞赛表现突出的主体(各镇(街道)根据任务面积 ,结合辖区实际自行确定实施区域)。

二、实施办法

(一)补助面积的确定。由镇(街道)根据玉米种植与2024年病虫害发生情况,择优选择实施玉米病虫绿色防控的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补助纳入绿色增粮“十百千”示范主体名单、绿色增粮竞赛表现突出的主体。核定补助面积。报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科备案。防止重复享受政策,已经享受农业社会化服务多环节托管中“防”的环节等物化补助的农户,不再享受此次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物化补助。

(二)补助物资的确定。农药需在玉米上登记,药剂配方、天敌防控的放蜂品种、放蜂量均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用好2025年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第三批)的通知》技术要求推荐范围内。一喷多促和天敌防治作业标准均需符合文件技术要求。

(三)公开招标,政府采购。根据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采取适当的公开程序对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服务进行招标采购。要求服务组织守法经营,市场和售后服务信誉良好,近两年未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量身定做”和片面强调“最低价中标”现象发生。中标结果公布后,由区农业农村局与中标单位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附件3),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关键技术的培训指导工作,扎实推进我区玉米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做到组织实施到位、技术推广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在玉米小麦主产区、病虫害历年重发区和绿色增粮先行区,按照集中连片、大户散户兼顾的原则选择作业区。涉及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地块,按照实际认定种植面积计算作业面积。

(三)规范实施程序。区农业农村局、相关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要及时督促中标单位安排飞防工作人员,备足相关物资和施药器械,并于喷防作业开始前发放到相关镇村(保存相关照片材料);在项目实施前与相关村(经营主体)签订服务协议,按照约定时间及时开展飞防;作业完成后张榜公示,村(经营主体)对防治面积和作业效果签字确认。项目实施全过程,要做好档案材料留存(主要包括实施方案、招投标材料、公示材料、实施过程监管照片、工作总结、满意度调查问卷)。

(四)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区农业农村局、相关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做好监测调查和技术指导,确保天敌释放、喷防作业在最佳时期内。要在7月下旬根据田间监测害虫发生情况,释放赤眼蜂防控玉米主要鳞翅目害虫,如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等。实施一喷多促,要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通过混合喷施杀菌杀虫剂、抗逆剂、调节剂、叶面肥等达到促壮稳长、促灌浆成熟、防虫防病、促单产提升。要加强实施效果追踪调查,做好对比分析,为以后政策制定和开展技术指导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大喇叭、微信群、公示栏、电话等方式,将统防统治作业时间告知到位。

(五)严格资金管理。要加强资金监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挤占、挪用,确保资金拨付到位确保资金使用规范,确保资金发挥实效。项目完成后,要抓紧组织验收,及时提交资金拨付申请,商请财政支持,力争及时拨付。

(六)强化监督检查。加强督促检查,重点把好天敌或药剂采购发放、实施主体选定、统防统治作业、档案材料等关键环节,在喷防服务作业阶段,区、镇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时跟进督导检查,确保不误农时开展喷防作业。对组织混乱、作业质量差、群众反响不好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以后的投标资格。各镇(街道)指导村(社区)成立由村委或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组,到作业现场查看、监督实施情况。

(七)强化项目辐射带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项目的重要意义、政策内容、技术模式和典型经验,提高农户对绿色防控理念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项目实施氛围,通过项目辐射带动,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普及推广


即墨区2025年秋播小麦种子包衣拌种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小麦包衣拌种是播种期防治小麦病虫害的一项关键措施,具有“一拌多效,事半功倍”和省工省药、绿色环保等优点,不仅可预防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还可延缓麦蚜、白粉病等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期。根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用好2025年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第三批)的通知》(青农计财字〔2025〕35号),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实施方式与补助内容

项目安排资金105万元,实施面积不低于5.25万亩,每亩补助不超过20元。

补助内容:小麦种衣剂或拌种剂等农药,用于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等病虫害。所选用的包衣剂或拌种剂必须是经国家登记批准用于小麦的相关产品,优先选用高效、环境友好的复配剂。推广专业化包衣拌种或农户自行拌种,鼓励与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推广相结合,提升综合效益。

补助对象:结合2025年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及地下害虫等发生重点区域,择优选择实施秋播小麦种子包衣拌种的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补助纳入绿色增粮“十百千”示范主体名单、绿色增粮竞赛表现突出的主体。(各镇(街道)根据任务面积 ,结合辖区实际自行确定实施区域)

二、实施办法

(一)补助面积的确定。由镇(街道)根据小麦种植与2025年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及地下害虫等发生重点区域,择优选择实施秋播小麦种子包衣拌种的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补助纳入绿色增粮“十百千”示范主体名单、绿色增粮竞赛表现突出的主体。核定补助面积。报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科备案。

(二)补助物资的确定。农药需经国家登记批准用于小麦的相关产品,药剂配方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用好2025年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第三批)的通知》技术要求推荐范围内。

(三)公开招标,政府采购。根据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采取适当的公开程序对秋播小麦种子包衣拌种示范项目进行招标采购。要求服务组织守法经营,市场和售后服务信誉良好,近两年未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量身定做”和片面强调“最低价中标”现象发生。中标结果公布后,由区农业农村局与中标单位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

二、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附件3),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关键技术的培训指导工作,扎实推进我区秋播小麦种子包衣拌种示范工作做到组织实施到位、技术推广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规范实施程序。区农业农村局、相关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要及时督促中标单位将拟发放物资送至各村(经营主体),各村自行组织将中标物资发放到户,同时建立健全物化补助发放档案,指导农户在《村级发放明细表》签字确认,经营主体需在《镇(街道)级发放明细表》上签字确认,物资发放完成后村庄或镇(街道)需张榜公示。项目实施全过程,要做好档案材料留存(主要包括实施方案、招投标材料、药剂发放清册、公示材料、实施过程监管照片、工作总结、满意度调查问卷)。

(三)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小麦秋播时种子包衣拌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等病虫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各农户要确保秋播前完成种子包衣拌种。区农业农村局、相关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实施效果追踪调查,做好对比分析,为以后政策制定和开展技术指导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大喇叭、微信群、公示栏、电话等方式,将领药时间告知到位。

(四)严格资金管理。要加强资金监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挤占、挪用,确保资金拨付到位确保资金使用规范,确保资金发挥实效。项目完成后,要抓紧组织验收,及时提交资金拨付申请,商请财政支持,力争及时拨付。

(五)强化监督检查。要加强督促检查,重点把好药剂采购发放、实施主体选定、档案材料等关键环节,在发药阶段,及时跟进督导检查,确保药剂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区、镇级农业农村部门随机开展检查,对组织混乱、群众反响不好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以后的投标资格。各镇(街道)指导村(社区)成立由村委或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组,到发药现场查看、监督发药情况。

(六)强化项目辐射带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项目的重要意义、政策内容、技术模式和典型经验,提高农户对绿色防控理念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项目实施氛围,通过项目辐射带动,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普及推广




附件:关于印发《即墨区2025年中央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第三批)实施方案》的通知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