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即墨区抓好“四个无缝隙衔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日期: 2022-08-10

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现政策无缝隙衔接。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对全区脱贫享受政策的963户、2064人,持续精准落实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政策,资助学生327人次,大病救助97人,整修住房37户,“三保障”深化巩固。将就业扶持作为治本之策,帮助486名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就业,公益岗位累计安置271人,2021年度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7万元,同比增长11.3%。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实施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对低收入农户实施返贫致贫综合保险,两项保险投入279万元,全年结报1333笔、346.1万元,有效发挥了保险保障功能。

二、实施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实现帮扶无缝隙衔接。制定出台《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工作方案》,实施“多部门联动、全方位排查、多措施跟进”的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已认定动态监测户24户、55人。对动态监测户全部建立了帮扶台账,通过“即墨区动态监测帮扶”平台,全程掌握其生产生活情况和急需帮助解决的困难,区镇村三级联动、精准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不错不漏、不留盲区。

三、坚持将规范建管贯穿始终,实现项目无缝隙衔接。规范运营存量扶贫项目。对脱贫攻坚期内实施的123个产业项目,分类强化运行保障措施,累计实现收益4113.4万元,收益分红惠及脱贫人口4200余户次,每年可实现稳定收益1032.8万元。科学实施增量衔接项目。2021年统筹利用省市区三级衔接资金5173.8万元,实施衔接项目72个,其中田横镇红薯产业仓储基地项目、金口镇光伏产业项目等4个产业项目已基本完工,年可实现收益85万余元。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对57个集体经济收入低、基础薄弱的重点村实施了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累计铺设沥青98000平方米、修建排水沟管涵等12400米、硬化路面47800平方米、修建河道2800米,修建蓄水平塘3个、板桥2座,安装路灯220盏、修缮公益用房70多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大为改善。

四、围绕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实现机制无缝隙衔接。“二联一”结对帮扶机制。稳定机关干部、村干部帮联脱贫户结对关系,在脱贫基础上帮助找门路、树信心、鼓干劲,实现增收致富。全年累计走访5300余人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180多个。脱贫家庭“三净三美”创建机制。将创建重点向生活质量、和谐家风、劳动增收延伸,实施动态管理,每半年积分和复评一次,对复评达标的继续给予资金奖补,2021年发放奖补资金40余万元。孝善养老脱贫机制。继续对年老且子女具备一定赡养能力的脱贫户,实施“子女自愿缴纳赡养费+孝善养老基金补贴”模式,2021年发放奖补资金5万余元,倡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激发脱贫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