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2025年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发布日期: 2025-04-27

2025年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2025年是生活垃圾分类提质转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住建部、山东省住建厅和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要求,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

一、协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1.强化协调联动工作。建立健全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动协调机制,每季度组织开展联合督导检查每半年召开专题会议,按年度总结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成效营造齐抓共管工作局面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其他联动协调机制成员单位配合,各区(市)有关单位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区(市)有关单位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2.共同推动源头减量。加强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宣贯实施,强化对商品过度包装的执法监管,组织开展产品过度包装专项整治督促指导商品零售、餐饮、旅游、住宿等领域经营者落实国家有关禁止、限制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规定,不主动提供或减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持续推进“净菜上市”,落实反食品浪费法有关规定,开展“光盘行动”。党政机关大力推行绿色办公,全面落实办公用纸双面打印,倡导使用再生纸,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加快推动无纸化办公各行业主管部门每半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源头减量集中统一行动。(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开展行业专题培训。按照“管行业就要管生活垃圾分类”要求,以行业为单位,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行业内生活垃圾分类专题培训或业务指导,不断提升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各联动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4.提升可回收物售卖便利度。各区(市)可采用设置智能回收箱设立流动回收点、上门回收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可回收物售卖便利性。鼓励将智能回收的覆盖范围扩展到交通场站、购物中心等人流密集场所2025年全市新增智能回收设备3000台以上,打造“两网融合”规范化点位100个。根据小区可回收物产生量调整可回收物垃圾桶设置数量,每个居民小区应至少保留1处可回收物投放点。加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建设,新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1座,年底前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局牵头,其他联动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完善厨余(餐厨)垃圾管理体系。以农贸市场餐饮单位为重点推进厨余(餐厨)垃圾分类,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签约率达到90%以上,打造餐厨垃圾收运规范线路10条,严厉打击餐厨废弃物混投混运行为。现有212个五星小区、1000余个纯净厨余收运线路覆盖小区为重点,持续提升厨余垃圾分出质量,保持纯净厨余垃圾收运量只增不降。(市城市管理局牵头负责推动城区农贸市场厨余垃圾全部纳入纯净厨余垃圾收运体系。(市城市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强有害垃圾管理持续开展每月5日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活动,采取锁闭措施的有害垃圾桶应按照公示时间正常开启,居民小区有害垃圾每月应至少收运一次。加大对有害垃圾桶非正常锁闭、投满未清理问题的排查整改。每个区(市)至少设置1处有害垃圾归集点,规范有害垃圾分拣入库、分区暂存管理,每季度对有害垃圾归集点入库台账、收运处置协议、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检查。加强对有害垃圾分类暂存、运输、处置的环保指导,组织做好有害垃圾处置单位日常监管工作(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优化其他垃圾管理体系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等环卫设施建设条件纳入新建小区规划设计方案联合审查、施工图审查、竣工联合验收工作的内容,指导20255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单位明确环卫设施建设条件2025年全市更新补充垃圾桶(果皮箱)等分类收集容器3万个以上。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厢房亭体、桶点专项检查,全面整治垃圾桶破损、脏污、满溢无分类标识厢房(箱体、亭体)闲置不用、收集容器非正常锁闭、卫生死角等问题保持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干净整洁、标识规范便民适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规范提升行动,重点垃圾桶冒溢、收运作业过程撒漏、混装混运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持续优化收运作业线路,城市区域打造30其他垃圾定制化、规范化收运线路。持续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稳定运行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8.完善农村各类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管理。通过上门回收、设置智能回收箱、设立流动回收点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可回收交售便利性,实现镇村可回收物便利售卖基本全覆盖加强有害垃圾投放、收运及处置管理,鼓励每月5日开展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活动,每月集中专车收运一次村庄有害垃圾,并运至有害垃圾归集点分拣暂存。优化厨余垃圾收集容器设置,鼓励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理,不能就地处理的,可投入其他垃圾收集容器。适当增加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数量,及时更换破损垃圾桶,按照日产日清要求做好其他垃圾的收运处置工作。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厢房建而未用、就地处理设施闲置不用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不断提高各类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各环节管理和衔接,提高生活垃圾收运智慧监管水平,农村区域80%以上收运车辆加装定位设备并将信号传输至市级平台,打造20条其他垃圾定制化、规范化收运线路。整合农村区域收运作业队伍,对全市80余座城乡生活垃圾转运站全面体检定级,有针对性加强监管。(市城市管理局负责)

四、持续扩大社会动员覆盖面

10.强化宣传动员活动。结合国家重要节日、重要主题、重要节点和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安排,每月确定一个宣传主题,通过线上宣传和线下活动相结合方式,广泛开展以宣传源头减量和生活垃圾分类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正确率。组织媒体积极发掘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典型人物和事迹,鼓励利用车站、景区、广场、商场、医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生活垃圾分类视频,在工地围挡、公交站亭、地铁站点等刊登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海报,持续营造良好社会宣传氛围。(市城市管理局、市委宣传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其他联动协调成员单位在行业领域内做好宣传工作)

11.巩固完善志愿服务。将每月5日定为“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日”,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在医疗卫生、职工群众、少先队员、团员青年、妇女等行业和人民团体领域组建各具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团队,或结合已创建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活动,调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壮大“青城美好”志愿服务队伍,年底前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2万人,志愿服务队伍达100支。每个区(市)至少打造1个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和推广,吸引更多志愿者和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市城市管理局、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总工会、共青团青岛市委、市妇女联合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广泛组织体验实践活动组织“星火计划”讲师、志愿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活动,定期举办易物集市等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互动体验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带动家长,利用周末假期到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参观体验、打卡实践,逐步培养生活垃圾分类文明习惯,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的效果。(市城市管理局、市教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等15部门关于印发《2025年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的通知.doc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