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一、存在问题
一是不少群众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垃圾分类的常识和方法知之甚少,加上很多人觉得垃圾分类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因此,不想分类、不会分类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更无从谈起了。 二是不少地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未建立,分类垃圾桶配置不到位,垃圾桶没有提示性标识,群众不知道把哪些垃圾丢进哪个垃圾桶。而且即使有群众分类了,后期的混装混运现象又挫伤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三是垃圾分类宣传引导调门高,但内容含糊笼统,经常高谈阔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却不注重讲清垃圾分类的实践,导致群众无从下手。
二、相关建议
一是培养公众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家庭是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的第一站,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有趣的电视节目,正面引导、润物无声地在孩子心中埋下垃圾分类的种子,也让成年人共同学习。还可以通过在学校、幼儿园开展喜闻乐见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以小带大、由点至面,普及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做法,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二是创新宣传形式。有的城市街道在垃圾分类宣传中摸索了“五个一”的路子,即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生活垃圾分类的义工进社区宣传推广活动、一次公益回收宣传活动、一次废旧资源再利用手工制作活动、一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比拼活动、一次网络平台推广宣传活动。通过对参与度高的“活动红人”进行公开表彰、给予奖励等手段,提高市民参与热情;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通过官媒、舆论、社区等平台,采取视频、宣传手册、标识等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唤起社会公众自我反省,普及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将垃圾分类纳入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等必修课,让环保理念从家庭垃圾分类开始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环保及垃圾分类理念,掌握正确分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三是强化垃圾分类指导。印发垃圾分类手册,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定期修订。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集中投放,严格规定丢垃圾时间,单独制定分类垃圾收集日历,不断深化垃圾源头减量措施,同时加大对垃圾分类投放点和清运车辆的升级改造,防止先分后混现象的发生。正面引导是教育,必要的处罚也是一种教育。通过激励与惩戒,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