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即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68所。其中,幼儿园294所,小学118所,初中30所,普通高中7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职学校3所,其他各级各类学校6所。在校生及幼儿约21万人,在职公办教职工约1.2万人。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教育体育系统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目标定位,按照全区教育“一四十百”总体工作思路,扩优质、促均衡、提质量,不断推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全面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公共服务体系,教育事业呈现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倍增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教育布局,扩增学位资源。即墨四中整体迁入龙山新校区,实现城区化办学;龙泉中学正在推进一期装修和二期基础开挖;职业教育园正在进行装修装饰,预计今年年底前完工。试点建设全区第一所公办寄宿制初中--实验学校东部分校,将龙山中学整体迁入,同时利用原龙山中学校舍整合片区内4所小学。建成桃源小学、移风店太祉庄幼儿园等7处学校、幼儿园,增加优质学位4000余个。撤并19处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用好4处乡镇“强镇筑基”、4所初中“强校提质”等改革试点,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二、促进教师队伍梯队发展
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招聘引进280人,优化提升队伍结构。统筹谋划城乡间、校际间、学段间教师调配工作,交流轮岗865人,提升师资使用效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召开师德师风专项整治会议,成立18个专项督查组,对全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通报问题并督促整改。开展骨干教师培训、“菁英计划”等区级专项培训10余次,举办全学科、全学段间公开课、交流课等各类教研活动20余项,持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3人获评青岛名校长,15名教师通过第四期青岛名师培养工程人选考核认定。
三、持续提升教书育人质量
2024年高考在连续创优的基础上再创佳绩,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普通类特招线达线人数再次突破2000人,达到2050人,一段线达线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3625人,艺体类双达线1385人,职教高考本科达线444人,总体上看我区高考整体成绩优势明显。针对当前高考短板,着力推进竞赛、强基计划实施,组织高一竞赛培训以及高一、高二强基培训和高三的培优工作,突破优生培养瓶颈。坚持“五育”并举,推进阳光工程和提质工程,广泛实施“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庆祝第40个教师节文艺汇演和中小学生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
四、聚力加快“两县”创建进程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方面,9月9日—10日,青岛莱西、日照五莲代表山东省迎接了教育部实地核查,其他区县评估材料已提交至教育部审核,预计年底我区能够创建成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大校额、未及时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部分学校生均教辅用房和音美专用教室不达标问题,正在“一校一策”化解大校额等问题,同时协调财政及时拨付经费。11月6日,我区接受青岛市级复核,预计年底通过省级复核,基本完成创建工作。
五、不断强化教育惠民服务
加大普惠园认定力度,持续提高公办园占比,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持续优化“5+2”课后服务,坚持“按需托管、自愿参加”原则,实现学生应托尽托、全面覆盖,消除家长后顾之忧。全面落实学校食堂建设、管理、营养“三个标准”,推动学校食堂精致管理,安全运行农村校车,解决好家长看管接送难题。定期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实“1530”安全教育制度,组织开展防溺水、防欺凌、消防安全等专题教育,切实保障好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立足群众需求和期盼,完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不断提升师生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