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近年来,即墨区以公路港、铁路港、航运港为支撑,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国际陆港争创“国家级智慧物流示范园区”,以物流促进贸易、贸易促进加工制造业集群发展,多式联运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发展多式联运的基础条件
一是基础设施和建设相对完善。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7.6亿元,实施了267公里的道路工程项目,全区公路总里程达2628.024公里(一级公路169.588公里、二级公路170.395公里),境内公路网密度1.48公里/平方公里。形成国际陆港、汽车产业新城物流园及国际商贸城等3个物流集聚园区。国际陆港积极争创“国家级智慧物流示范园区”,青岛港即墨港区的海关监管、办事服务大厅等投入使用,获批“海铁直运车船直取”海关监管作业场站,逐步提速开通“即黄+即青+跨境”班列、专列组群。二是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即墨周边地区出口主要以纺织品、轮胎、电子产品、化工产品、食品、机械设备等为主。进口主要以服装面料、橡 胶、冷鲜货物、电子设备等为主。同时因即墨为传统小商品及农副产品集散地,因此当地有较强的货物集聚效应,集装箱生成量较高。三是集群发展潜力较大。交运集团与邮政公司开展合作,快递业发展能力增强,现已基本形成以外围区域分拨中心、城市中转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三级寄递服务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无缝衔接、集约集成助力多式联运顺利开展
即墨区地理位置优越,临近胶东国际机场、青岛港等重要交通枢纽,紧邻青岛出口加工区等重要区位,域内交通运输四通八达,胶济、蓝烟、青荣3条铁路贯穿域内,为开展多式联运提高了良好基础。
(一)青岛港即墨港区
即墨区政府与青岛港集团合作,于2017年成立“青岛港即墨港区”。目前,青岛港即墨港区启动区4.4万平方米仓库和6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已全面建成,配套建设的2万平方米港区综合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为港区海关业务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全长281米海关监管物流地下通道已具备使用条件,实现港区装卸作业一体化。
青岛港即墨港区以即黄班列为纽带,与青岛港实现物流、信息等资源无缝隙对接,由即墨至前湾港的铁路集装箱班列——即黄班列开通并进入常态化运行,实现“定点上图”,运输产品主要为轮胎、纺织品、胶合板等,通往欧美、日韩、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华骏集团华骏物流园
华骏集团华骏物流园多式联运铁路,2016年获批即墨市首个铁路集装箱业务办理资质,主要开展大宗货物物流配送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中转、分拨等。
华骏物流园公转铁、海转铁多式联运方式的创新,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方式,节省了大笔运输成本资金,同时缓解了公路运输压力,减少了排放污染,顺应了国家“一带一路”发展与碳中和、碳达峰低碳环保政策,实现了大宗商品运输现代化物流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