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近几年,随着我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区城乡结合部快速崛起,企业、园区纷纷落户,居民生活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交警、交通、公路、市政等相关部门多措并举,通过加大警力、拓宽道路、改善设备设施等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状况有了很明显的改观。但是随着城乡结合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加,我区部分城乡结合部的交通仍然存在“车流快、早晚堵、事故频发”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市民出行、影响着我区的城市形象,进一步加强城乡结合部交通治理显得尤为迫切。
一、城乡结合部交通治理的难点
1.居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对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知之不多,理之不常,交通行为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交通违法现象普遍存在。突出表现在非法占道经营、乱设障碍物、翻越栏杆、横穿马路、骑摩托车不戴头盔、骑电动车、自行车走逆行等,交警予以纠正,违法者还认为交警管“走路”、管小事是多此一举。
2.交通基础设施不足。个别路段,尤其是村庄中的道路上一些交通安全设施陈旧落后,交通标志、标线年久失修,城建、城管、交通等职能部门对道路建设、改造投入不到位、管理监测设备相对落后等问题,也是导致这一路段成为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的重要原因。
3.交管部门警力不足。因为警力不足,很多交警中队管辖区域大,导致出警处置不及时、行人及驾驶员交通违规行为达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形成无所谓、不用管的侥幸心理。
4.车辆种类杂、混行现象严重。城乡结合部由于地处郊区,公共交通未能做到线路全辐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工程车、私家轿车等车型众多,混行现象严重。很多驾驶员未经正规驾驶培训,自学成才,遇到突发事件,不会正确处理,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二、解决城乡结合部交通治理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教育先行的原则。广泛深入强化源头教育管理,是搞好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要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形成交通法规人人知晓、个个遵守、处处支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 1.街道、村庄(社区)、交警执勤中队通过宣传栏、文化长廊、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对居民定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2.通过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交通你我他”等活动,教育孩子从小养成文明交通的安全意识,倡导家长遵守交通规则,文明交通,为子女做榜样。 3.在城乡结合部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与文明交通结合起来,让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尤其是吸纳违规行驶人员做志愿者,现身说法)参与到文明交通引导、文明交通劝导、文明交通宣讲等活动中,通过志愿服务带动行人文明交通。 4.建档立卡,对“症”施教。对于经常违法行驶和记满12分的驾驶人,要实行强制教育。村庄(社区)、交警等分区、分片,将辖区驾驶人、车辆等情况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进家入户,对“症”施教,做好交通安全宣传。
(二)完善城郊道路的提档升级,加大交通管理科技投入。随着城郊道路两侧城市化趋势的加快,很多道路已完全不适应现在的交通需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城乡结合部道路建设的投入,应尽快对城郊道路按城市道路标准实施提档升级,对部分道路(尤其是经过村庄的道路)进行拓宽、修建人行道、设置路灯、完善基础设施和标志、标线,并及时做好道路养护,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道路等级,以尽快改善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环境。
(三)优化城郊公共交通路线,倡导绿色出行。 1.优化公共交通路线,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公共交通系统。 2.改善城郊公交站点设施,设立温馨候车厅,提高公交运营服务质量。 3.多措并举倡导绿色出行,树立公共交通优先的社会理念,减少私家车出行频率。
(四)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新机制。 1.根据城郊乡镇的规模及地理位置,加大交通警力配备,便于及时开展路面执法、事故处理、车驾业务、违法处罚、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体现便民、利民。 2.街道、社区、派出所、交通管理部门成立交通综合治理小组,联合开展道路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全面延伸。 3.将文明交通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同时将交通违规与个人诚信等相结合,引导人们自我约束,建立“文明奖,违规罚”机制。 4.开展“交通安全文明村庄(社区)”创建活动,出台相关政策,签订责任书,号召村庄社区积极行动,通过党员示范带头、志愿者宣讲等形式,开展创建活动,达到“交通文明一个村,幸福千万家”的效果。 城乡结合部交通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都行动起来,从根源上抓,从实际去做,才能切实改变道路堵、事故多的问题,才能实现出行畅通、城市文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祥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