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即墨一中2023年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 2023-09-08

青岛市即墨区第一中学

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教师素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改革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根本,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目标,以“教育思想研讨、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技能训练”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课程理念更新、专业培训与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

通过系列培训,有效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教师在新高考、新课改形势下驾驭课堂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推动我校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切实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服务教师,均衡发展。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全体教师为基点,兼顾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需求,分层分类推进,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均衡发展。

二)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的各项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相结合的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稳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三)内外兼修,校际联动。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为辅的培训手段,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与实践研究,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可利用的培训资源,并鼓励广大教师走出去,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经验,加强与校外兄弟学校、教育机构、教研部门的联络,寻求培训资源,推进教师培训的全面发展。

(四)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评价管理采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断调控培训过程,确保全员培训的顺利进行。

三、培训对象

即墨一中全体在岗教师。

四、培训目标

通过全员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学科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稳步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五、培训内容、方式与考核

(一)培训内容

培训主题

培训内容

培训目标

师德教育

师德修养

培养教师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的基本素质;培养教师依法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做“四有”好老师。

新课程改革

新高考方案、新课标解读、新教材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学科知识拓展

将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使教师具有较为扎实的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能够运用新课改理念和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

教学技能

培养教师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科研

教育教学案例、课题的提炼、如何做课题研究等

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善于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提炼科研课题,并能参与课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培训方式

以校本研修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借助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培训,多渠道、全方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包括:自主学习、同事互助、专业引领

1)自主学习。教师有计划地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方式,审视、分析、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每个教师都要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符合自身实际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依据目标制订个人学期学习计划。

2)同事互助。教师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形成互助学习团队,在学校的引领下充分发挥组内每一位教师的才智,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以校际联动的方式参与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专业引领。学校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培训机构联系,聘请专家到学校培训,采取讲座、现场培训(听评课)、现场指导、提供网络资源支持学习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上实现更大提升。

2.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定位在专题指导上。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贴近新课标,贴近课堂,结合教师成长需要,进行专题培训。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考核

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实行即时考评、校本培训考评、继续教育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查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考核分统一考核和校本考查两种形式,分年度进行。

考核实行分级制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基本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校本考查由教务处牵头实施。

六、培训措施及要求

(一)培训措施

1. 学校建立师训基地,成立师训领导小组,精选师训指导教师,组织一支精干、高效的师训队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培训内容,定期开展培训。

2.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动态培训模式。根据培训分层和培训主题,定期请校外的教育专家、课程专家、教研员、优秀学科教师等来校为教师提供指导;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分层次、分批次选派教师到省内外优秀学校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

3.扎实推进教师自我培养与自我成长。

1)学校每学期为教师提供阅读经费,供教师选择1—2份与学科有关的刊物,促进教师专业知识面的拓展;同时,为教师提供教育名著、教育专刊等,帮助教师进行自学,实现自我成长。

2)做好教师自我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监控、评价管理,通过系列激励措施推动教师自我培养与成长。

4.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每个培训专题结束后,进行培训专题的学习记录和考核,并记入教师培训管理档案,与教师职称、绩效工资等挂钩。

(二)培训要求

教师全员培训采取全面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强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培训要求。

1.新岗教师培养

1)加强师德修养、日常行为规范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明确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追求。

2)重点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学习高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了解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进行新课改形势下基本的教法训练;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新教师熟悉并掌握备课、上课、组织课堂教学、评课等各个教学环节,不断提升能力。

三)青年教师培养

1.开展“1+1新老师徒结对”,指导教师要审批教案,帮助青年教师编写教案;指导教师要有计划地选择教材的典型课题,听青年教师课,了解青年教师所长及教学基本能力。同时,指导教师要让青年教师听高质量的观摩课;要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并提供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使青年教师学会和掌握研究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2.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要虚心向身边教师学习,经常听课,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青年教师要踊跃参加学校定期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和课堂教学大奖赛,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锤炼自己,争取尽快成才。

(四)骨干教师培养

1.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应积极参与各级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参加活动后要写出体会和收获,并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讲座或示范汇报课。

2.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要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及时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时修正,尽快将自己锤炼成教学能手。

3.骨干教师每年度要向学校述职,由学校管理小组进行考核,并建立管理档案。学校对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宏观管理,定期考核,培养对象经过考核合格者,可作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取消其资格。

4.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公开研究课或示范课,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特点。每学年至少有一篇省级论文(包括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省级交流论文或省级获奖论文),或至少参与一项教科研课题研究或独立开展某项教学专题研究。

(五)全员培训

1.所有教师均要参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及山东省高中远程网络培训,教导处进行统计登记。

2.各学科教师要积极利用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学校组织的研讨活动进行培训和自我培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每次培训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培训笔记的整理,进行培训过程的反思与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七、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

1.成立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徐兆民

副组长:王新智

成 员:教导主任、三级部主任、教研组长

2.健全培训监督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分级指导。

学校出台系列全员培训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细化责任分工,分层分级指导,确保教师全员培训的有效开展。

(二)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为教师全员培训提供组织和管理保障。学校将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加强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坚持规范化、制度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教师全员培训的实施与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考核制度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2.加大投入,为教师全员培训的实施提供政策经费保障。学校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加教师培养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并加强经费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或挪用。

3.加强优质资源建设,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课程保障。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学校加大了课程资源的开发、管理和评价力度,不断完善远程培训、短期集中培训、校本研修等方式的课程体系,努力为教师提供立体的优质教师教育课程。

4.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益。学校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强调培训内容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校本研修为基础、远程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代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格局,拓宽教师培训的渠道,积极为教师的成长服务。

      5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