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1.编制目的:为了加强学校自然灾害防范与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学校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全体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范围内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洪涝、台风、暴风雪、雷电、冰雹等。
4.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以人为本,减少损失。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王树信
副组长:宋文坚 朱磊
组员:马云娜、李强、王一帆、王英静、姜法金、姜福海及各班主任
2.应急指挥部:设立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具体组织、指挥和协调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3.各部门职责:
教务处:负责学生疏散、安置和复课等工作,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正常。
保卫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散和事故调查等工作,保障师生安全。
后勤处:负责物资保障、设备维护和校园修复等工作,确保校园设施正常运行。
医疗救治组:负责现场伤员救治和转运工作,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
宣传组:负责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工作,及时传递准确信息,避免恐慌情绪。
三、预警与预防
1.预警信息收集:加强与气象、地震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估。
2.预警发布与响应: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师生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3.预防措施:加强校园安全巡查,排除安全隐患;开展自然灾害防范教育,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完善校园防灾设施,提高校园抗灾能力。
四、应急处置
1.应急响应:自然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人员疏散:根据灾害性质,有序组织师生疏散到安全地带,确保人员安全。
3.伤员救治:医疗救治组应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治,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转运。
4.物资保障:后勤处应确保救灾物资的及时供应,保障师生基本生活需求。
5.现场秩序维护:保卫处应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6.舆情引导:宣传组应及时发布信息,正确引导舆论,避免谣言传播。
五、后期处置
1.灾害评估:灾害发生后,组织专家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为灾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2.善后处理:做好受灾师生的安抚工作,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组织校园修复工作,尽快恢复校园正常秩序。
总结评估: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预案内容和应对措施。
六、附则
本预案由学校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