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青岛市小学数学基于新课标的“数与代数”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研讨暨强镇筑基交流活动在德馨小学举行
发布日期: 2025-04-16

春之美,在于勃勃生机;教之美,在于不断探索。春意渐浓,时光静好;聚而论道,教研情暖。为全面落实新课标精神,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411日,青岛市小学数学基于新课标的数与代数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研讨暨强镇筑基交流活动在德馨小学举行。即墨区教育教学发展研究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黄莉、即墨区和西海岸新区百余名数学骨干老师。

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观课交流和会议总结三个环节。活动中,三位教师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课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01课例展示

德馨小学王方惠老师执教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王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学习整数、分数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从读、写、认、比、算等方面认识小数,建构数的学习方法的一致性。借助米尺认识一位小数,借助人民币理解一位小数,借助图形进一步抽象一位小数,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初步感受小数的不断细分从而产生更小的单位,激发学生对数的感悟,不断积累经验,建立数感。

第二节课是由青岛西海岸新区衡山路小学亓惠芹老师带来的《小数的意义》 。亓老师以一条数轴贯穿始终,在数整数的计数单位中,回顾满十进一思想。通过关联旧知,理解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小数计数单位与整数计数方法的一致性,沟通整数和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经历不断细分数轴的过程中体悟单位不断细分的本质,形成结构化认识,以此推进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了学生抽象能力和推理意识。

第三节课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小学王燕老师带来的《小数的性质》一课。王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发现小数的性质。接着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运用不同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验证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0时,计数单位缩小,单位个数相应扩大,小数的大小不变,将小数的性质和意义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02观课交流

课例展示后,即墨区磨课团队骨干教师以精准把握认知结构,让学习深度发生为主题展开评课。

西海岸新区磨课团队骨干教师以立足单元视角,凸显数概念本质为主题围绕执教的两节课例展开探讨。

03会议总结

最后即墨区教育教学发展研究中心小学教研室黄莉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黄主任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将数的认识一致性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关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结构化,并对大单元整体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场关于小数的探索之旅,不仅让与会的老师们看见数的认识一致性在课堂落地,更启迪我们:数学教育应是连点成线的艺术——当教师能带学生触摸知识生长的年轮,抽象的数学便会化作滋养思维的甘泉。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以新课标为导向,深化教学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赋能!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