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我校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工委的领导下,按照全区教育工作“一四十百”总体思路,聚力“和谐教育”品牌建设,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攻坚16项重点任务,聚精会神抓落实,全力以赴求突破,推动学校发展提质升级,开创新的局面取得了新的进步。各级领导关注学校发展,深入学校进行调研视导和检查指导工作,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肯定和好评。学校获区教育系统2023—2024学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一等奖,区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高中教学优生培养先进单位、初中教学质量优胜学校,南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党的建设,学校发展更加稳健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政治引领,汇聚团结奋斗正能量。发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规范化。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和中层干部读书班。开展“一四十百”大讨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党委班子述责述廉和廉政谈话。举行清廉主题党日。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实干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深化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调研活动。落实教学承包制和分管工作目标责任制。举行中层干部示范课活动。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推进活动。加大新媒体宣传,传递二中好声音,推出“榜样人物”公众号。3人获评2024年青岛市优秀教师,3人获评2024年青岛市师德标兵。16人获评即墨区三八红旗手。
二、持续加强德育工作,全环境立德树人深入推进
全环境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完善《“人·和”全环境立德树人德育工作体系实施方案》,相关案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和《慧心和联 协同育人 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分别入选青岛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案例和文明校园特色案例。
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制定《班主任工作规范》和《班主任工作流程及标准要求》,落实班主任例会制度。3人获评青岛市优秀班主任,4人获评区优秀班主任。《党的历史和精神照亮青春路》获2024年青岛市中小学优秀班会案例。在青岛市班主任能力大赛中,1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学校成为区高中学段唯一获奖单位。10人获即墨区教学优胜班主任称号。
全员育人导师制深入推进,级部每周收集谈话记录,每月开展学情调查。通过培训和校级例会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七年级薛超老师注重个性化指导,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八年级陈兆俭老师推行“积分银行”制度,班级成绩显著提升;高一李琳老师班级管理卓有成效,教学指标完成率领先;高二雒仁涛老师创新“自主管理”模式,班级成绩年级第一,2025年获评山东省优秀班集体;高三刘振远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班级获评省、市优秀班集体;实验部吴文鑫老师实施“三心”工作法,增强班级凝聚力。
习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通过主题班会强化行为规范。初中部开展文明周主题教育活动,高中部细化常规量化管理,实验部出台系列管理规定,规范学生学习、生活行为。
学校定期开展激励教育,表彰优秀班集体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瑞阳心语”平台测评,举办第七届校园心理健康节,获青岛市特色活动二等奖。家校协同育人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开放日和家长课堂活动,2篇家庭教育文章被区公众号采用。初中部持续开展家长志愿服务,青岛市招生考试院与青岛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直通2025高考|高校进高中——全国名校青岛行”活动走进我校,32所高校与学生和家长零距离交流。
三、深化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学校在精细管理、教研集备、高效课堂建设、备考实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阅读实验教学及学生多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细管理方面,学校加强了对教研、集备、高效课堂、作业管理、周测月考等常规教学活动的指导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制定并落实了早晚自习、午晚睡质量提升的管理举措,强化课堂教学、自习指导和学生辅导的常规性管理。实验部制定了《激情早读评选办法》和《高效课堂十大规范》,并举办了语文英语书写比赛。通过常态化听评课活动和抽课评课实施方案,领导干部随机推门听课,结合四维度课堂评价表进行即听即评捆绑式考核,将听课量化分数作为备课组课堂教学考核分数。
提升集备质量方面,学校制定了大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开展跨学科、跨学段教研活动,并举行了中层干部示范课。规范集体备课流程,深入推进“一课一研”集备,加强“二次集备”。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长吴丹桂推进结构化备课、常态化听课和导学案优化设计,形成“问题不过夜,智慧共分享”的教研文化,显著提升学科优秀率。八年级英语备课组长周娜娜探索“分层+情境”教学模式,研发诗文阅读资源库和分层试题,助力成绩提升。九年级化学备课组长王瑞莲推行“主备+共研+反思”集备,打磨每一堂课,确保教学方向一致。高一化学备课组长李宁整合教学资源,为团队提供坚实支持。高二英语备课组长贾秋霞推行“分层+情境”教学,组织单词和听力大赛,激发学生兴趣。高三物理备课组长刘丕团通过集备课例研讨和资源共建,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验部生物备课组长代磊娟探索跨年级协作教研,形成有效教学路径。
高效课堂建设方面,学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了目标导向、素养导向、高阶思维导向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听评课活动落实“高效课堂”规范,将教学环节“步骤”化,教学任务落小、落细、落实,课堂效率、教学目标落实程度及学生专注度明显提高。七年级李旭老师用心打造“沉浸式地理探索课堂”,精心设计地理课堂细节,让复杂地理知识通俗易懂。八年级王连琴老师打造“有温度的生物探究课堂”,以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高一林丽丽老师精心设计课堂,耐心辅导学生,关注基础薄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信。高二候秀丽老师实行分层教学,设计阶梯式练习题,课后针对性辅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升。高三隋婷婷老师运用议题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有效提升课堂实效。注重德育渗透,协同育人精准帮扶学生。实验部孙翠苹老师开展英语原声电影配音、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打造魅力课堂。
提高备考实效方面,学校精准选定目标,落实一生一策,加强培优补弱。突出专题复习,有序推进复习计划,加强考题研究和命题方向分析,提高备考针对性。重视规范答卷训练和尖优生超量训练,确保学生在高考中发挥最佳水平。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成立实验部,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出台《优生德育发展培养方案》、《竞赛强基生培养方案》等,成立强基虚拟班,打造贯通式培养格局。2024年,高中部在全国数学、物理、生物、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中获省一等奖1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2人;初中部在全国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中获省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
阅读与实验教学方面,学校举行了阅读和实验教学研讨活动,出示校级示范课,并举办了图书漂流启动仪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验能力。
学生多元发展方面,学校加强艺体教学和社团建设,促进教体、教艺融合。2024年,初中部获即墨区全民运动会团体第一名、12枚金牌;高中部男排、女排获区级比赛第一名。学校获评区体育节先进单位、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及9个一等奖。高中部1人获“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大赛一等奖,4人获青岛市科普创作大赛一等奖,舞蹈节目入选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四、优化教研生态,教师专业发展提质
研训助航、青蓝导航、实战远航,推进教师梯队发展。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青蓝结对工程,举行新岗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过关课。5人入选青岛市“菁英计划”工程。
落实集体教研实施方案、大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加大教研力度。出台校本课程建设方案、语文学科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开展新老高三经验传承系列活动、卓越论坛系列活动,提高教研学术含量。高中部2个备课组、初中部4个备课组获评区教学优胜备课组。高中部在青岛市课程建设实验联盟项目会上交流发言。初中部承办青岛市校本课程现场会,展示教学成果。
2024年青岛市普通高中学科命题大赛高中部1学科获二等奖,4学科获三等奖,1人获青岛市高中优质课一等奖。即墨区2024年优质教学资源获奖教师初中部26人获一等奖、26人获二等奖;高中部获奖教师39人获一等奖、53人获二等奖。2024年青岛市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团队优课”初中部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高中部2人获二等奖;“个人优课”评选1人获地方与学校课程类二等奖。6名教师读书原创文章在红蕾《教育文摘》刊发。即墨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秀应用案例评选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15人举行区公开课,2人举行经验交流课,3人举行市级经验交流。13人获评“即墨区学科带头人”。12人获“即墨区高中教学优胜个人”称号。
五、强化服务意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有力
学校在服务保障、校园建设、安全管理及师生关怀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办公室统筹协调大型会议和活动,教务处完善学籍管理和综评体系,规范完成省级、国家级考试考务工作。教导处刘铻业老师及初中部刘玉华老师尽职尽责,高效完成学籍管理、数据分析及设备维护等工作。
总务处高效推进预算执行,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完成校园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如卫生间、消防水池、电梯维修等工程。校友王恩辉捐赠39台电视改善餐厅环境,学校加设广场照明灯,提升校园美化亮化效果。
平安校园建设方面,完善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强化食堂“6T”管理,完成燃气管道安全整改,并通过省教育厅校园食品安全检查。餐厅食品安全员于德龙老师严格管理食材,确保食品安全。
工会妇委会开展三八妇女节团建活动、教职工子女托管班,慰问生病教职工,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卓峰助学金,累计资助565名学生,金额达68.675万元。
尽管取得一定成绩,学校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顶层设计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创新思路和内生路径不足;二是学科发展标志性成果较少,与特色高中建设目标有差距;三是教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需提升;四是教学支撑条件不足,如实验室器材不齐全、实验员配备不足;五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成长缓慢;六是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尤其是卫生和文明礼貌方面问题较多;七是师生安全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安全培训和演练需加强层次性和实效性。学校将直面问题,创新突破,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全要素管理,进一步谋划新思路,强化攻坚突破,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创新求进、实干为要,构建和谐教育生态,推动学校教育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群众满意度,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