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加强乡村教师师资水平建设,提升我区乡村教师教学技能,明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动区域内乡镇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教育需求,结合我校实际,大力开展富有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教改品牌特色的教师培训活动。特制定教师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培育青岛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对教师专业学校进一步创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建设好共享好教师发展所需资源,在教师培养培训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承担好教师培训实践基地有关工作,承办好相关培训项目的要求。
二、目标任务
1.建立城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联动合作机制,探索新形势下的校际教研合作形式创新生长点。
2.加强区域内乡镇中学师资研究,调研乡镇中学教师业务提升的短板以及乡镇学生学业水平的现状
3.依据乡镇中学发展需求,科学设计制定菜单式培训教研质量提升的具体行动计划。
4.采用“管理联动”的模式开展活动。学校间合作形成教学资源辐射机制,形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优化和分享制度、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
5.采用“教研走动”的模式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教学活动提前公开于其他学校,各校的教学研究活动可邀请导师培训团队的教师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或公开教学的研究活动。
三、工作措施
1.充分发挥和谐互助专家导师团队和学科带头人的指导性作用,二者作为教师培训项目教科研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和落实,同时负责本学科教学活动、质量分析反馈,以及本学科教师培训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共同研究、共同学习,使学科教师在协作中凝聚团队合力,在互通有无、互相交流中放大资源效应,增强教育教学的整体实力。
2.就“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实施中的疑难问题举行专题培训会,熟悉“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清楚整个教学模式各个环节及应注意的问题,并将培训内容付诸行动,在日常的教学中践行本学科互助理念。
3.通过专家教师的讲座课程培训,大力推广“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核心理念,指导教师全面深入的熟练“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带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4.继续发挥“和谐互助”示范课作用,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继续改革示范课授课评课形式,各学科示范课集中展示,教师均要参加听课、评课。倡导跨学科听评课,以求学科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借鉴;开展各个层次的教学比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5.引导教师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集团将在学年末进行结集评选,并择优向上级教学、科研部门推荐发表。
四、培训课程安排
时间 |
课程项目 |
授课人 |
2023.3 |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五步十环节的设计与应用》 |
李颖 |
2023.4 |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学科各课型模式解读》 |
学科带头人 |
2023.5 |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师友的划分与培训》 |
周娟 |
2023.6 |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师友的激励与评价》 |
陈伟 |
2023.9 |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建设》 |
周珍芝 |
2023.10 |
《和谐互助备课组集备流程的设计》 |
孙可杰 |
2023.11 |
《和谐互助教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 |
王品 |
五、相关要求
1.加强教师培训组织的监管评估。由教务处负责过程管理,从训前的课程规划、设计、资源,训中的教师参与、任务驱动结果,训后的行为跟进与落实。
2.加强活动任务的督导检查,确保培训活动扎实开展。
3.以赛代训,开展课堂展示竞赛活动,组织区域内教师培训研修成果的评比,体现训后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
4.加强校际联动,对活动中的优秀指导人员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
5.做好总结提升,营造良好的活动的宣传氛围,梳理项目培训活动的亮点与不足,形成可借鉴推广的培训资源,以多种宣传平台推广教师培训项目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