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2023年,鳌山卫街道在即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五大振兴为总抓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组织振兴
一是持续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把党建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布局,上半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建工作14余次。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和后备力量“雏雁工程”,组织5次灯塔管理员业务培训,对300余名流动党员细化分类。二是稳步推进“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活动。制定《鳌山卫街道“强基础提能力优环境促发展”专项行动方案》、《鳌山卫街道“走进去”服务企业和“抓税收增财源”工作实施方案》等,走访企业308家,收到企业营商环境建议上百条。三是扎实开展各类党员教育活动。以“1+1+N”培训方式为抓手(党工委集中培训+支部领学+特色课程),对辖区内2000余名农村、城市社区党员开展为期4天的“集中全覆盖式”培训。四是着力打造街道党校(党员教育中心)。探索建立了“1+3+N”党校教育体系,成功获评山东省首批镇街示范党校(党员教育中心)。五是持续开展“社区一线党旗红”及“双报到”主题实践活动。创立“社区服务议事小方桌”、“社区治理大家说”2个社区创新性工作项目,推动群众自我管理、协商共治。六是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专题读书班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次。组织103个党组织制定学习计划、2000余名党员及党支部制定问题清单。
(二)产业振兴
一是农业生产稳中有进。截止到2023年11月,粮食、蔬菜瓜果产值平均增速高于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8.6%。二是产业项目蓬勃发展。梅花谷项目截止到2023年11月,又完成投资8000万元。成功举办梅谷露营赏花会暨首届蓝谷山海露营大会活动,吸引游客3000余人参加。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截止到2023年11月,已完成投资5亿元,全船整体建造进度完成率50%。三是农产品品牌取得新突破。截止到2023年11月底,农产品加工企业13处,注册农字号商标33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6处,农产品6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6个,发明专利2个,省级科普宣传基地2处。四是农旅融合迈出新步伐。鳌角石村与北京国农联姻,打造民俗产业28处,为民增收500余万元。并且该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今年樱桃采摘和樱株采摘累计吸引游客15万人次,拉动餐饮和住宿业发展。仅仅这两个季节,估算收入3000万元。蓝谷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开辟科技游、红色游、农事体验游和亲子游等旅游路线20余条,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小管岛海上花园建设已经竣工,小岛湾北岸线整治全面完成,七沟海洋文旅建设已经启动,进一步夯实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后劲。五是教育和民生事业蓬勃发展。蓝谷实验学校和山大实验学校已经启用,齐鲁医院正在装修,鳌山卫生院新建工程已经完成60%。四处养老服务站为7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惠及6300余人次,795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三)人才振兴
一是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促进人才资源联享。聘请山东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李进涛同志到鳌角石村挂职党委副书记,借助高校资源、专业,推动鳌角石村乡村振兴。与山东大学环境学院联合开展土壤铜离子超标和微量元素含量缺失问题研究。二是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提供精细化人才服务。鼓励人才返乡。如投资梅花谷项目的返乡商人王卫东每年可为周边5个村庄增收约3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500个。返乡创业优秀大学生代表苗开明,发起电商乡村振兴项目,为家乡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获得“即墨区乡村好青年”荣誉称号。李建道大学毕业后,回村创办了青岛鳌福茶场,并获得“中国名优茶”奖项。三是立足特色产业,提高农民转产技能。成功举办2023年即墨区农民技能培训项目果茶栽培专业第二期培训班,提高农民果茶栽培技术。
(四)文化振兴
一是调动各层面的新闻宣传资源,全方位开展对外宣传工作。2023年,在国家级媒体报道41篇,省级媒体报道113篇,市级媒体216篇,区级媒体60篇。二是突出重点,全力打造新闻外宣“精品工程”。“鳌山湾扇贝”“多肉经济”“鱼片”“春茶”“芋头”等特色产业名片亮相CCTV-2、新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等平台,共制作短视频68期。三是加强惠民宣讲工作。为村庄配备430组公共应急广播设备,建立村村响广播常态化播报机制。四是推进文明站点建设。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五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遵从“品牌导向、满意度导向、参与度导向、考核导向”四方面原则,在全社会形成正面舆论的“环绕立体声”。六是借力大型问政节目,发挥主流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充分利用行风在线、问政青岛、直通百姓栏目,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倾听群众呼声,促进街道作风改进。七是加快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为6个网格村增设健身设施,新建文体广场2处。满足居民日常需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八是体现地域特色,筑牢“幸福古卫活力鳌山”文化品牌。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黄河大集”活动50余场,开展“情定鳌山为爱启航”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暨我们的节日,2023年即墨区农民丰收节暨鳌山卫第六届茶芋文化节、鹤山柿子节。 唱响即墨舞动梦想综艺演出8场、送戏进万家45场次。
(五)生态振兴
一是打造4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投资2000万元,对姜家白庙、大龙嘴、马家沟和东上庄4个自然村庄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庄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民生活更加便利。二是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立村庄问题清单销号制度,对街道57个村庄进行全域检查,查找“四大堆”、禽畜散养、乱涂乱画和生活垃圾等问题2600余处,所有问题均已整改到位。三是加大农村改厕管护和污水处理力度。前期对街道改厕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台账,并逐一整改,共整改改厕问题30余处。同时完善改厕后的污水处理机制,加强农村厕所粪污的处置管控,建立粪污抽出和处理台账,做到不随意排放,避免环境二次污染和粪口传播隐患。
二、下步工作打算
在组织振兴工作上一是夯实农村党建基础。二是打造城市党建品牌。三是建设两新组织联盟。在产业振兴上,一是做强产业发展平台。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二是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在人才振兴上,加强与蓝谷高校科研机构联姻,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文化振兴上,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政治忠诚,把握舆论导向,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深化宣传重点,打造宣传精品。实施典型示范引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筑牢“幸福古卫 活力鳌山”文化品牌。在生态振兴上,引导群众加强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维护机制。逐步建立起用制度管事、用机制管人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