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即墨区油料作物生产现状分析
发布日期:2022-07-21

花生是即墨区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除小麦、玉米外播种面积最多的农作物,是全区优势经济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但近年来农民种植意愿不断减弱,花生播种面积不断下降,第一经济作物优势逐渐被蔬菜取代。为此,即墨区统计局对当前花生的生产现状进行调研,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详细调研花生的生产现状和影响因素。

一、当前花生生产现状

(一)播种面积持续下降。2017-2021年花生种植面积持续减少,从21.7万亩下减少到15.1万亩,年平均降幅达到8.7%。2022年春播初步统计的花生面积仅有10.4万亩。

(二)播种区域广泛,丘陵地区比重较大。即墨区的花生播种面积范围较广,全区大部分的镇街都有种植。其中温泉、鳌山卫、田横岛度假区等东部丘陵较多的地区花生是主要的农作物。2021年数据显示即墨区东部地区花生播种面积超过了10万亩,比重超过60%。

(三)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即墨的花生种植主要是以各家各户种植为主,花生种植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不足。

二、影响花生生产的主要因素

(一)气候因素。花生属于较耐旱植物,生长期较长。即墨地区主要种植春花生,一般是4月中下旬开始播种,到10月份开始收获。从近年来即墨的气候情况看,9-10月份易出现持续降雨天气,对花生的收获造成不利影响。2018、2020、2021三年均在花生收获时期出现大量降雨,导致花生收获难度加大,成本增加,花生品相不佳。其中,2021年秋收期间的持续降雨让每亩地的收获成本增加了500多元,而且土壤泥泞,花生脱落,让收获时间也成倍增加。种植户面临两难选择,雇人收获成本太高,自己收获时间太长,花生容易腐烂。

2022年春季干旱,全区缺乏有效降雨,有条件的地块通过灌溉播种,大部分地块靠天吃饭。截至5月底,还存在部分地块因干旱尚未播种的情况,这也是今年春播花生面积大量减少的原因。从蓝村街道种植户冯某了解,今年本来计划种植部分花生,但前期干旱,有限的灌溉水源也是优先保障小麦使用,花生就一拖再拖,从春播拖到了夏播。

(二)机械化程度不高。花生适合种植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这一特点成为花生在东部山地大范围种植的重要原因,这也导致了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不便利。目前花生的机械化程度要低于粮食,特别是花生收获时,还存在大量的人工收获。2021年花生的机收面积是9.4万亩,占花生面积的62%,比粮食机收率少20多百分点。

(三)种植意愿不高。近年来因为受气候、价格不高等因素影响,农户对花生种植的积极性不高。一是花生收获时期容易出现阴雨天气,增加成本;二是花生的机械化程度不如粮食那么高,还是以人工为主;三是花生的价格一直比较平稳,种植利润缺对种植户的刺激不够;四是各级政府近年来一直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2021年全区新出台了种粮一次性补贴,但对油料作物没有相应补贴,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花生种植的积极性,种植户种粮意愿增加。

从前期的花生种植意向调查看,在10家花生种植户中,有5家花生种植面积减少,3家维持相同水平,仅2家增加种植面积。其中,花生种植大户顾泽江表示正常年份花生生产利润还可以,但收获时期一旦出现降雨天气人工成本就会大大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亏损。

三、稳定花生播种面积的建议

(一)增加花生补贴。粮油生产是一体的,花生是主要食用油的原料之一,稳定花生产量同样重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提高花生生产的重视程度,将将花生纳入补贴范围,享受粮食同样的补贴。

(二)兴修水利,完善基础设施。即墨地区的整体气候是偏旱,蓄水量不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旱灾是易发、比重最多的。在此影响下,大部分的种植户都将旱灾作为最主要的灾害防范,从而忽略对涝灾的防范。各个田间地头原来的排水沟大部分已经被荒草、杂物堵塞,或者被占用种植了农作物,导致积水无法及时排出。其中2021年的涝灾,有不少地块就是因为排水沟堵塞无法及时排水而导致的。各级政府机构要倡导种植户加深、疏通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