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即墨市统计局2016年工作规划
发布日期:2016-02-15

2016年全局工作的总体规划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统计行风建设为统领,以构建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为核心,重管理、防风险,增强五个意识,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增强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做到要让创新意识适应发展新形势,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国家新型治理体系,让创新意识成为落实基层统计改革发展的深层动能,将创新工作统筹各领域的发展,以理念上的创新、机制上的创新、工作上的创新探索新的统计方式方法,提出新的工作思路,用创新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创新成果。

二是增强时不我待的竞争意识。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争创全国县域发展前列目标,不断探索更有效率的服务方式,扎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敢于担担子、善于想法子、勇于探路子,充分展现即墨统计奋力拼搏、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

三是增强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在全局工作中找准定位,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谋划、通盘考虑各方面的要素,兼顾利益,协调关系,使各方面资源发挥最大效应,使各项工作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实现新的进步。

四是增强克难攻坚的进取意识。要树立风险意识,注重对问题的研判,综合施策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要注意从发展的矛盾中抓主要矛盾,善于把握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紧抓改革关键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发现闪光点,找准着力点,分析潜力点,在发展关键领域形成突破。

五是增强统筹协调的“互联网+”意识。要把信息化建设放在基础位置,利用信息化的技术串联统计各个领域的工作发展,用信息化思维丰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研判的方式和手段,用信息化的工作模式提高效率,做到在服务中体现统计的价值,在发展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增强五个意识,重在落实具体工作,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

一、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1、巩固完善基层统计网格体系。一是巩固基层统计站建设成果,依托即墨区综合数据信息平台,提升统计站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健全源头数据管理机制,发挥基层统计网格服务作用。二是推动基层统计站软硬件建设提档升级。加强检查指导,全面推进统计站标准化建设,实现3-4个标准统计站建成为示范统计站。三是探索基层统计网格向企业、向社区、向村庄延伸,在试点的基础上,建立1-2个社区统计站(点)。

2、开展“统计法治年”活动。一是充分利用“中国统计开放日”、“12.4法制宣传日”和三农普等时机,通过电视、网络、展板、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多渠道普及统计法律法规,在全市形成“知统计、学统计、用统计”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一支专业业务扎实、法制思路清晰、执法工作严格的统计执法队伍。健全统计执法工作机制,提高统计执法案卷的质量,做到于法有据、程序公开、处罚公正。三是完善严重失信企业公示平台建设,将统计执法结果与严重失信企业公示平台运行管理机制结合起来,提高失信公示平台的实用性,增强统计法制的威慑力。

3、扎实开展“三个一百”走访调研活动。根据青岛市“走进百家企业、走入百个项目现场、走访百所统计站点”活动要求,在全局开展走访活动,以调研企业、建设项目、统计站点为主,深入经济发展第一线,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夯实基层统计力量。

4、加强基层统计人员培训。一是抓好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认定、继续教育等工作,提高基层统计人员资格认定的报名率和继续教育参与率,努力实现基层统计人员全员持证上岗。二是定期组织对基层统计人员开展报表系统和统计数据分析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熟练程度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综合数据信息平台开发应用实现新突破

1、巩固提高平台宏观经济监测服务功能。一是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市委、市政府“十三五”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理念,丰富平台功能模块,加强统计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功能,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市“十三五”发展的进程。二是结合“三新”统计工作,不断更新统计数据指标和采集方式,探索利用平台开发建立“三新”指标体系等发展指标。三是根据青岛市和我市重点发展战略,在平台上建立“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供给侧改革等发展战略模块,丰富重大发展战略统计监测数据。四是充实平台数据库,完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健全完善全国和其他地区的发展数据。探索建立行业发展数据库,注重平台应用功能的开发和利用,着力推进从事中事后分析到预判预警的转变。

2、着力拓展平台服务基层功能。一是探索建立互联网数据共享平台,规划设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数据指标体系,依托“智慧即墨”建设公共平台,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研究开发设立移动数据服务平台,以即墨区综合数据信息平台为主体,实现数据一次归集,多点发布,将平台功能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延伸,使社会各界能更方便、更及时的了解查询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三是建立即墨区综合数据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积极探索微信服务的新路子,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力促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成为统计对外联系交流的桥梁。

三、辅政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新突破

1、创新统计服务载体,丰富统计信息和服务产品。一是改版发行统计快报和统计月报。突出快报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实丰富月报内容,增加各项细化指标、沿海区县交流指标、省强县市对比指标,增设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板块等。每月1日出统计快报,每月20日完成统计月报,切实提高月报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将统计月报打造成可供随时查阅的数据字典。二是拓展统计服务模式。依托“智慧即墨”平台、综合数据信息平台等信息化载体,为统计对象答疑解惑,为社会公众发布数据,提供便捷咨询服务。

2、提升宏观经济分析水平,建立微观经济分析模式,把统计分析服务向精准化推进。一是提高常规分析质量。在月度、季度后分析的基础上增加月初、季初预计分析,形成事前事后全覆盖的统计信息服务新模式。二是加强对全市宏观经济数据的研判分析,突出新产业、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的发展特点,尤其是将我市经济发展进程放在全省、全国的大环境下进行综合分析,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宏观经济的总体把握。三是建立微观经济分析的工作模式,对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重点领域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写出有深度的专题调研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四是开展“海洋+”产业分析研判。着手建立“海洋+”重点监测指标体系,积极开展监测工作,对我市海洋产业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研判,更加深入地反映海洋产业的效益与质量。

3、提高社情民意调查平台建设层次,强化平台服务民生职能。一是社情民意自主调查制度化。在完成市委、市政府及各单位委托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围绕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开展自主调查,及时掌握新形势下群众思想动态,实现每个季度开展一次社会民生调查,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二是提高社情民意调查报告质量。充分挖掘社情民意调查数据,撰写一批精品社情民意调查报告,实现平台效能发挥最大化。

四、统计数据质量和管理方法实现新突破

1、强化制度约束,科学统筹数据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即墨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规范统计业务流程的各环节的制度设计,全面提高企业网上直报数据质量,夯实数据生产监督责任;加强对月报、季报、年报的数据审核评估,依托国家“一套表”系统和即墨区综合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同时报送,双向审核,统筹各专业数据报送质量情况,强化对数据质量的管理。

2、建立专业数据衔接与匹配机制。各专业要进一步深化主要指标数据的研判,充分利用部门和其他专业的匹配数据,丰富对指标数据的支撑度,尤其是对重点数据要详细列出相关价值量指标,做好数据说明材料的整理和归档,定期召开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调度研判工作会议。

3、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认真排查数据采集、汇总、审核、上报等过程中的风险点,根据各专业相关指标数据特点,研究出详细的应对预案和化解机制,要做到明确责任人,明确时间点;结合基层基础建设重点工作,将统计执法、统计数据巡查、统计培训教育三方面形成合力,着力将风险点化解在一线。

4、加强基层统计监测,改革创新统计方法。一是加大对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数据和发展方式的监测,规范企业统计行为,试点建立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电子台账。二是积极创新投资统计工作模式,把大项目落实到法人单位,建立跟踪体系,为项目监测、入库打好基础。三是健全完善蓝谷统计体系,充分发挥蓝谷统计中心职能,实行月报季报制度,更好地服务大局发展。

5、全面部署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认真做好普查各项准备工作,重点抓好机构、人员、经费、设备的“四落实”,按照工作流程开展普查业务,提前谋划好各阶段的进度计划,加强对镇(街)普查员的业务指导培训,按照时间工作节点,稳步推进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五、统计队伍建设和人员素质上实现新突破

1、抓管理、强内功,增强机关执行力。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将制度落实情况反映在月度督查通报中,督促整改落实;建立全局月度重点工作提报和完成情况运行机制,形式由“报送”改为“督查”,详细把握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安排,做到提出目标明确、落实措施有效、督查结果准确,增强重点工作督办效果。

2、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继续深化“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思考型干部”活动,坚持开展业务讲评和经济形势分析讲座,开展统计分析评比;开设道德讲堂,开展读书演讲活动,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精研业务的浓厚氛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与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定期开展交流探讨,选派年轻的业务骨干参加上级举办的业务培训,开拓干部职工视野,努力实现干部职工能力素质的跃升。

3、依托OA办公平台,加强信息和先进经验的推送和共享工作。完善创新OA平台,突出时效性、参考性的特点,定期搜集和筛选经济动态、各地各级统计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加工整理推送到平台。与专业业务相关的内容要及时推送到相关科室,促进信息共享和利用效率。

4、巩固提升行风建设成果。坚持以行风建设为引领,狠抓目标绩效考核,突出重点工作的考核力度和督查强度,明确奖惩措施,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统计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