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一、基本情况
经摸排统计,目前我区建成区(东至青龙高速、西至石林三路和天山一路、南至城阳界、北至青威路)范围内共有居住小区383个;全区备案登记的物业服务企业共184家,其中进驻小区开展服务的86家,从业人员1.5万人,包括本地企业74家、外地企业12家,共管理建成区范围内居住小区224个。其余未实施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含商住楼)共159个,面积约14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43万户,占居住小区总数的41.51%。
二、工作经验
一是强化工作力量。对去年以来推进环境卫生、居住小区领域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进行复盘,找准短板弱项。把解决无物业小区、开放式楼院无专人管理这一最大短板,作为今年攻坚重点,重新强化优化了工作力量及运行机制,聚合局内部城区环卫、物业管理等6个职能科室力量成立环卫和物业办公室,建立了统一高效的内部工作机构,并对接综合执法部门派驻专门城建执法中队,实行联合办公,凝聚起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经与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充分对接、协商和现场核实,就无物业小区依托国企参与管理达成一致意见。
二是组建专门队伍。借区环卫中心人员及职责调整契机,将部分职责、人员、设施设备划转至新城市安居物业管理中心,由其作为承接无物业小区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新建之初即同步成立党支部,选配3名优秀业务骨干充实领导班子,实现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一肩挑”,狠抓制度建设和提升职工素质,打造护航服务无物业小区的“红色引擎”。由环卫专班负责,研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工作监管,保证工作成效。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自6月份开始,新城市安居物业管理中心陆续进驻各小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针对进驻初期工作面广、工作量大、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环卫专班调度区环卫中心出动环卫工人给予支持配合,合计出动3100余人次,第一轮聚焦小区地面卫生、楼道垃圾、杂物和小广告进行重点突击,截至11月底累计清运砖瓦石块无主杂物500余吨,粉刷清理广告牛皮癣3万余处,更换雨污水井盖30余处,对部分小区现有苗木进行了打药和修剪。第二轮对房顶、巷角等处积存垃圾和杂物的清理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目前效果初步显现。期间,针对小区群众反映的其他“疑难杂症”,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如针对化肥厂宿舍、地毯厂宿舍、啤酒厂宿舍三个小区居民楼内无厕,小区公共厕所接管前内部污水横流,卫生纸成堆,气味难闻,入厕人员无法下脚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并定期维护打扫,保障居民如厕问题。针对中障商住楼一单元楼道灯长期不亮问题,对接居委会、龙山供电所检修电路,更换电表,恢复了楼道亮化,居民非常满意。针对鹤山路小区、大同商住楼小区内污水管道过细,堵塞现象严重,每次雨后都需疏通吸污的问题,自接管后每次降雨均逐个排查,安排人员清理污水疏通管道,解决污水横流现象。针对天下第一村内5棵雪松枯死歪斜的安全隐患问题,接管后第一时间对死树枯枝进行清理。针对水产小区地下室垃圾成堆,多年未清理,脏乱不堪且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问题,七月份接管后,用时两天全部清出,得到居民的认可。
四是探索“先尝后买”模式。过去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居民没有交物业费习惯,物业企业一进驻就谈收费,容易让居民抵触。为推动解决老旧小区住户“缴费难”问题,研究确定了建立三年过渡期,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服务后收费”的模式,以“不低于行业平均标准”的要求提供物业服务,按照 0.5 元/(建筑平方·月)标准收取物业费,三年过渡期内由街道补贴 50%、业主缴纳 50%,在有限资费收入情况下,最大限度保障物业服务质量,满足业主生活基本需求。三年过渡期后取消街道补贴,由业主全额缴纳。随着服务进驻,同步采取发放明白纸、一封信等方式向居民宣讲相关政策,争取居民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