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2021年度学校美育评价年度报告
来源: 时间: 2023-06-01
一、深入研究谋划,明确工作方向
一是总体布置。我区认真研究“十个一”项目和艺术工作的开展情况,下发了专门文件,有针对性的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目标要求,明确工作方向,确保“十个一”项目和艺术工作高效益推进。将“十个一”项目实施情况和艺术工作情况纳入对学校的年终综合考核,并在2021年全区教育体育工作要点中作为重点工作着重强调,以此推动全区学校相关工作的落实。
二是加强引领。为深入推进“十个一”项目以学校艺术工作,我区打造了华山路小学、长江路小学等艺术工作标杆学校。年初在德馨小学组织了即墨区“十个一”现场会,通过现场会交流学校“十个一”项目实施的路径和经验做法,梳理两年来我区在实施“十个一”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推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阵地建设,丰富推进形式
一是结合区域特色和学校实际不断丰富“十个一”阵地建设。依托青少年实践基地、中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位于蓝谷的深海基地、蓝谷科技海信科技馆,以及周浩然烈士纪念馆、中共即东历史陈列馆、贝林自然博物馆等,引领全区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研学、志愿服务等项目。全区中小学也根据学校实际建设“十个一”阵地,比如:潮海启瀚小学、蓝谷高新区东高埠小学等学校建设学农基地;实验学校、长江路小学等学校建设诗社等等,保证了“十个一”项目有阵地、有保障。
二是不断丰富艺术活动形式。针对农村学校,组织“艺动城乡”系列活动,通过专场演出,送优质美育资源下乡等,做好美育工作对口帮扶。组织全区艺术节,举行书画现场比赛、“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朗诵、器乐、合唱、戏剧戏曲比赛等20余项比赛,每项比赛都通过班级、学校、全区层层组织,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组织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手拉小手》栏目录制,我区华山路小学、实验四小、实验二小等学校的节目登上央视舞台。将艺术教学视导结果纳入综合考核,我局已经于12月上旬开始了对全区所有学校的艺术教学视导工作,对学校的艺术工作进行全方位考评,督促学校落实相关工作要求。
三、倡导自主探索,寻求特色发展
一是加强特色课程的开发。在将“十个一”项目融入国家课程建立完善“十个一”课程体系,开足开齐艺术类课程的同时,引领各校不断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目前全区研发校本课程300余项,其中德馨小学的陶笛、潮海启翰小学的葫芦丝、通济实验学校陶艺、实验三小的掐丝画、城西小学的琢玉书法等课程开发极具代表性。像刚才提到的蓝谷高新区东皋埠小学,不仅建设了校园学农基地,还配套编写了《田间教室》等校本教材,建设“阳光生态园”,为每个班级划分“责任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都做过专门的报道。我区的做法也被新华社、新华网、央广网等媒体以《即墨区<“十个一”特色课程伴学生成长>》为题进行了报道。
二是做到校校有特色。各学校坚持“规范加特色”“必选加自选”“课内加课外”的原则,充分利用特色课堂、社团活动、课后托管时间开展好艺术活动。比如德馨珑湖小学每天下午只有一节课,其余时间全部为社团活动,开展器乐、书法、绘画、合唱等十余项社团课程;实验四小柳腔获评地方戏曲国家级非遗项目,校本课程《梨园润童心——即墨柳腔》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另外,通济实验学校的京剧、华山路小学的打击乐、德馨小学的水墨画也各具特色。
2022年,我区将积极配合青岛教育局,相应的开展好各项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十个一”项目。继续完善“十个一”项目的德育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制定完善全区开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的项目标准、年级标准,将“十个一”与学生生涯成长规划有机结合,按照全面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实施“十个一”的标准化评价。督促和指导全区各中小学校根据市、区的相关实施要求完善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将“十个一”活动与特色课程、社团建设融合,向家庭、向社区延伸,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育人。
二是扎实开展艺术工作。依托“艺动城乡”与教学协作体的相关活动,有效推进艺术教育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均衡发展。组织好2022年中小学生艺术节和艺术教育成果汇报演出,组织全区合唱、戏剧戏曲、班级合唱等展演活动,做好艺术节的普及工作。依托名师工作室,以课题研究引领,有效解决当前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强艺术类师资培训力度,举行新岗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我区的艺术教学水平。
相关新闻: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