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2020年中小学艺术发展年度报告
来源: 时间: 2023-06-01
按照山东省和青岛市的相关要求,根据即墨区2020年艺术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局认真开展学校自评自查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区域艺术教育进程,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水平。现将本年度艺术工作报告如下:
一、艺术课程开设:根据《青岛市教育局关于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通知》,《青岛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全区各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增设了书法、舞蹈、戏剧、戏曲等课程。根据上级要求,疫情期间引导学生居家完成应有的艺术学习与体育锻炼。组织骨干教师展开线上教研活动39次,开发了一批适合居家学习的艺体课程,共录制居家学习的网课美术156节次,音乐90节次,体育88节次,由学校布置学生按照网课内容进行学习,以保证学生正常的艺术课程学习及每天活动1小时。复课后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精神,逐步恢复了体育课、大课间、阳光1小时活动。体育课堂教学以基础体能类、基本活动能力类、基本运动技能类为主,并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一批低强度、分散性的运动项目,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置了学生可自主选择的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项目;依托教研协作体,组织了小学生居家书画创作活动,并将作品图片制作成微信进行展示;将作品在云端进行展示,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学习热情。
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
即墨区德馨小学将水墨画教学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建构体系。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6-2011)照着葫芦画瓢。课程仅在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中开设。第二阶段(2012-2015)规划内容,根据学生分层次教授。除了在社团及兴趣小组中开设外,有国画专长的老师开始主动在课堂中尝试开展水墨画课程。第三阶段(2016-2019):水墨画普及开展进课堂阶段。在整合国家教材的基础上,统筹美术常规课课时,每学期安排6个周12课时的时间开展常规课堂水墨画教学。学校通过开展水墨画教学,使学生从认识、了解中国水墨画,到敢于尝试用水墨画工具材料以及水墨语言形式表现生活中的物象,到喜欢并会欣赏中国水墨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操品味。
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立足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育人质量,将即墨柳腔这一传统艺术瑰宝引入校园。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要继续抽调6名音乐教师整合音乐教学内容,将柳腔纳入校本课程,进一步组织专家老师编写修订柳腔教材,力争将教材的内容覆盖低、中、高各个年级,并做到学生人手一本,在两年以内编写一套教学参考教材及配套光盘。学校每个年级成立一个专门的柳腔社团,挑选有戏曲表演天赋的学生每周开设4节戏曲课,进行重点培养。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期在每个班级开设8节柳腔课,进行普及工作,做到人人学习家乡戏,人人会唱家乡戏。
教体局每学期组织对我区各学段教育课程设置进行视导。要求各学校均严格落实音体美、书法等课程课时。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课程,并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等美育课程。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与创新美育形式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要求各学校要充分挖掘我区柳腔、面塑、剪纸等地方民间民俗艺术资源,紧密依托我市“地方戏曲振兴计划”、“水彩青岛品牌发展战略”等地方特色文化工程,
二、艺术教师配备:
组建即墨区音体美学科三个名师工作室。结合我区学校艺体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实际情况,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以艺体骨干教师为主体,进一步打造我区的音体美学科教研核心团队。
疫情期间,利用微信群展开艺体教学协作体的线上教研工作。音体美38个教学协作体在教学教研、艺体活动等方面进行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其中小学美术6个协作体在组长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优秀学生作品展,有效推动了我区中小学艺体教育的均衡发展。
加大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每年教师招聘计划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美育教师招聘,改革美育教师招聘方式,实行面试、专业前置等形式多样的美育教师招聘方式。调研各学校音美学科特殊教师缺编情况,协调组织人事科,在每年的音美教师招聘中有的放矢,根据各单位所需教师进行招聘。
加强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镇域内采取交流、走教等途径均衡配置各科师资,已解决上述学科紧缺问题,从而保证开齐开足课程。为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我区学校艺术教学,成立教师合唱指挥培训班,聘请青岛市知名合唱教学专家王军老师,坚持每周来我区对音乐骨干教师进行为期半天的合唱培训,针对合唱声音教学、指挥手势、作品处理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每周二上午组织舞蹈教师进行舞蹈基本功和舞蹈创编的培训,提高舞蹈教师自身的素质,从而带动学校艺术水平的提升。
积极组织艺术骨干教师参加省教科院组织的教学改革创新研讨活动,指导10名教师参加了青岛市级公开课、名师课、交流课;指导部分教师准备区级公开课。其中2名音乐教师课例入选人民音乐出版社“万叶杯”网络音乐微课教学课例展示,出示青岛市音乐公开课和城乡交流课各1节。
三、艺术教育管理:严格执行《青岛市即墨区教育体育局关于促进艺术发展实施意见》、《青岛市即墨区教育体育局艺术素养测评实施方案》、《青岛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艺术的文件,为艺术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年度艺术教研计划中,明确列入推动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要求音美师资配备齐全,艺术教育设备器材充足,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按照省定标准配足艺术教育设备器材。在每年例行的视导中,将学生社团活动、艺术师资配备、音美学科开齐开足课时,学生艺术素养测试列为检查主要内容。积极指导学校开展“三团、三类”活动。要求各学校都要成立相关的艺术社团,如声乐、舞蹈、民乐、管乐、曲艺、书画社等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申报,在教师辅导下,定期参加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完成音乐课堂课堂学习外加强艺术特长培养。
四、艺术教育经费投入:持续不断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助力教师培训学习,提升艺术教师专业成长。本年度投入艺术专项经费达100余万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生均教室面积、阅览面积、体育场馆面积、特色场馆(科技活动室、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等)面积达标率不断提高。在山大实验小学配备了数字音乐教室、天文地理探索教室、数字化美术教室、数字化书法教室等学科数字化教室,探索数字化特色教室在教学中的作用。
五、艺术活动:
1.组织参加了山东省“众志成城 同心战疫”主题作品创作征集活动。充分发挥美育培根铸魂作用,展现青少年学生胸怀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的远大抱负,讴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组织广大音乐教师创编了《我知道不容易》《春风化雨》《世界因你而美丽》等10余首原创抗疫歌曲,用音乐抗疫加油,用音乐传递正能量!
2.认真组织参加区宣传部组织的各项活动。(1)组织参加“脱贫攻坚奔小康 同心逐梦新时代”百姓宣讲活动,通过选拔共推荐故事类宣讲1人、戏曲类1人参加区宣传部组织的比赛;(2)多次组织音乐骨干教师参加区宣传部组织的“叶小钢开讲-即墨公益讲座”活动。(3)组织音乐骨干教师参加中国原创音乐剧——小柯音乐讲座。
3.认真组织参加区文旅局组织的青岛市群众艺术优秀新创作品征集,共向青岛市推荐原创音乐作品9首、戏曲作品2首、舞蹈作品1个。
4.组织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山东省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生艺术活动经历和学校艺术工作自评的网上填报工作,要求全区每一个学生的测评成绩和每一所学校的艺术自评都要网上填报。
5.认真组织好即墨区2020年中小学生艺术节各项活动。9月24日和25日举行了即墨区中小学生艺术节器乐和舞蹈现场大赛,共有来自24个单位的1000多人参加了现场展示。通过展演选出了器乐10支队伍、舞蹈11支队伍参加了青岛市器乐和舞蹈的现场展示。器乐共获得青岛市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舞蹈获得青岛市一等奖6个,二等奖5个。
即墨区长江路小学的舞蹈《走向春天的下午》和即墨区华山路小学的鼓乐《龙腾虎跃》以优异的成绩代表青岛市参加山东省的比赛,均荣获山东省一等奖 。
10月26-30日组织评委分两个组对我区18个中心校的所有中学和所辖小学数的30%学校进行班级合唱展演巡回评比。11月13日青岛市教育局组织评委对我区7个街道和镇的16所学校班级合唱进行现场评选。
六、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各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作为艺术育人的重要方式。结合各自特点,以弘扬主旋律,提升文化自信等为主题,营造了多彩多姿的校园文化环境。即墨区二十八中、青岛通济实验学校等学校的艺术长廊建设,已成为学校的亮点。
七、重点项目推进:
2020年即墨区教育体育局全面展开“艺动城乡”走进中心校大型系列活动,旨在借助优秀书画作品展览、美育特色教师现场创作和交流指导、优秀音体美课例展示、专场文艺演出等多种艺术观摩形式,把“2020年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现场比赛”的获奖作品、城区优秀音体美教师、非遗艺术项目柳腔等优质美育资源送到农村需求学校,进行全区城乡学校美育工作的对口帮扶。通过协助农村学校充分挖掘民间美育资源、因地制宜开设独具特色的美育课程,真正为农村学校全面开展美育教育创造了必要条件,使每一所学校都能依据自身优势,确立各自的艺术教学重点,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
大力落实“十个一”项目,11月13日,在德馨小学组织了2020年即墨区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推进交流现场会暨艺术素养测评培训会。各中心校、局属学校分管艺术工作的校长、副校长、骨干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八、自评公示制度:为加大学校艺术教学力度,要求各校按省要求填报艺术工作自评表并张贴在学校公示栏。
九、艺术素质测评:
学校以艺术学科教师为主体组织自测,建立完善档案,教研室组建骨干教师测评队伍,开展测评业务指导和培训,学年末实行全区统一测试。对测评原则,测评组织,测评内容与分值做了细致要求。对基层学校开齐开足课时情况、艺术师资专兼职情况、校级艺术教研情况、教师备课情况、专业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艺术基础能力(学生参与艺术节活动及至少参与一项学校设立的课外活动音乐兴趣小组、社团或其他艺术活动等)等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将学生艺术素质评估作为重要内容,评估依据教材及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相关学段要求,由教研室派出骨干教师进行检测,抽测内容包括学生音乐、美术两部分。
十、问题与建议
(一)认识不到位。有些学校领导缺乏正确的育人观念,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从各校每年的艺术节开展情况来看,艺术节的合唱、舞蹈、校园剧、书画等各项活动区教体局都要求在“人人参与、班班参与的”基础上开展,个别初中、高中学校对于各类艺术活动的开展存在应付突击现象。
(二)师资力量薄弱。我区农村中小学专职音美教师不足,每年招聘的专职艺术教师分到乡镇学校后,任教文化课兼任艺术课,有一部分担任班主任并且包班。在招聘的艺术教师中,有一些对教育教学缺乏相应的理论学习和指导。
相关新闻: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