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提速
发布日期: 2021-10-05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7月,即墨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关于扶持个体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开始实施,并成立即墨市专业市场管理处,进一步放宽政策,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上了新台阶,年末个体总数达到20378户,私营企业120户。1992年7月4日,由服装市场剥离派生出的室内小百货批发市场一期工程竣工开业,总投资990万元,共建门市房580间,铁售货台2340米,棚厦13085平方米。1993年2月,时任青岛市委书记、市长的俞正声来即墨调研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情况,提出青岛市要高起点规划建设5处全国有影响的大市场。为此,市委、市政府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决策,作出建设一处档次高、设备全、服务配套的大型室内服装批发市场的决策。3月,在鹤山路中段北侧的最佳地段征地150亩,规划建设8万平方米的大型室内市场的新市场正式开工。1994年11月,俞正声莅临现场,称赞新建服装批发市场具有一流的水平、一流的规模、一流的建设速度,代表着青岛特色。12月30日,一期投资5176万元,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可容纳8000个摊位的大型室内服装批发市场隆重开业。市场的正面是商住楼,内部上下两层的交易大厅、自动扶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大型电子广告屏幕等现代化一流设施令人耳目一新。市场周围还配套建设集通讯、仓储、食宿、交通运输等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这是即墨服装市场的又一次“脱胎换骨”的建设。新建成的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不仅让当地人铆足了劲,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更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前来设摊经营和采购。其中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3000家客户和厂家在市场内设点经营。许多全国服装名牌企业,如步森、雅戈尔、波司登、雪驰、华金、红领、新郎、红豆等纷纷进入市场,设立专卖店,服装档次大大提升。即墨服装不仅热销以全省、以半岛为中心的60多个县市,而且销往全国21个省地市,成为沟通大江南北、辐射长城内外的大型服装集散中心。即墨服装市场的发展壮大,大大加快了即墨商贸业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据调查,当时全县服装生产业遍及6个乡镇、167个村庄,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市场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文明市场”称号。2002年9月8日,即墨服装批发市场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岛服装城”。

1999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来由即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办管理的各专业市场实施了管办脱钩,4月9日,即墨市市场发展局成立,2001年又更名为即墨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其时,即墨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确立了“商贸兴市、以市兴城,建设江北最大市场群”的发展目标,出台了8条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市场的优惠政策和29条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这一时期,随着即墨市场建设向全社会敞开市场投资大门,社会各界累计投入资金约12亿元,新建专业市场29处,新增市场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江北最大市场群”享誉全国。即墨服装市场衍生出的小商品、针织、皮鞋、布匹、辅料等市场相继建成运营,电器、灯具、木材、生猪、副食品等市场遍地开花,产销一体、品牌代理、厂家直销等新型经营模式走进市场,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产销相依的市场体系。

2000年,市场发展局投资600万元,扩建服装市场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开办了女人街。2000年8月,即墨小商品城搬迁至现市场,一期正式投入运营。一期工程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设置鞋帽、五金工具、电器、日用百货、箱包等市口。二期工程(厂家直销区)占地53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于2002年投入使用,设置辅料、工艺品等市口。三期工程占地82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于2008年投入使用,设置纺织品等市口。2000年10月,作为服装行业的配套市场即墨布匹床上用品批发市场投入运营。该市场总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经营商户386家,主要经营布匹、窗帘等四大类商品,辐射胶东半岛和省内其他部分地区。2001年2月,即墨服装城举行奠基仪式。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投资7000万元,在即墨服装市场东侧建起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即墨服装城,开办了青岛圣帝亚服饰中心,并引进青岛利群集团开办了大型购物广场,使即墨服装市场与服装城珠联璧合,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2002年,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投资1000万元,改造扩建服装市场二楼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开办了设施自动化、经营商厦化的即墨针织城。2002年11月,即墨商城大厦举行奠基仪式。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