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萌芽
发布日期: 2021-10-0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即墨广大农村逐步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缝纫机作为八十年代时髦的“三大件”之一,走进寻常百姓家。原即墨镇辖属村庄一些身怀服装生产技能的农民,在劳动之余不甘寂寞,萌发量体裁衣、加工服装的举动。每逢即墨大集便在市场摆摊设点,挣加工费。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熟练的裁缝师傅尝试改“来料加工”为“进料加工”,并在集贸市场的一角摆摊出售,1980年在共济街南端河滩上形成了一个服装市口。即墨县有关部门顺应形势的发展,决定给他们颁发营业证照,让他们光明正大地经营。就这样,即墨首批60户个体服装经营者诞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来一些跃跃欲试的彷徨者纷纷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年内,到工商局审批服装生产的经营者逾千户。敢为天下先的即墨城农民在之后很短时间里,以南关村为龙头,迅速向周边村扩展。河南村、磨市、东关、后庵、杨家村等十几个村庄的多数村民,如雨后春笋般做起服装生意。经营户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服装式样,进料、制版、剪裁,而后发给加工户。加工户昼夜加工生产,按时交货。加工户在加工服装的同时,了解信息,储备资金,又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经营户。就这样滚动式发展,仅仅一两年间,服装生产户便发展到1200多家,并形成以原即墨镇为中心,以原留村镇、大信镇为辐射的服装生产群。其中,原即墨镇以生产青年装为主,原留村镇以生产针织品(腈纶衫)为主,原大信镇以生产童装为主,它们所生产的衣服成为即墨服装批发市场的重要货源,凸显即墨服装市场的独有特色——基地依托、城乡一体、产销合一。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