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匾额雕刻工艺
发布日期:2021-10-08

书画木雕工艺肇始于先秦时期的竹、木书简,并随着中国文字的统一日益完善。及后,中国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凡有牌匾,均涉及书画木雕。

明清时期,胶东即墨一带随经济复兴,士绅阶层崛起,立坊挂匾表功扬名之风兴于城乡,书画木刻工艺渐同传统木工分离而成专门技艺,即墨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匾额书画雕刻的工艺作坊。清朝末年,书法家黄肇颚、王垿、康有为等人书体匾额广为流行,带动本地书画木雕工艺日臻完善,诞生了邵佳木、张翼之、耿信修等一大批专门从事书画木雕艺人。书画木雕工艺流传至今,已经有130多年历史。

民国初年,耿信修与邵佳木自青岛回到即墨,合伙在即墨三都河村(今属莱西市姜山镇)开设木器作坊。制作传统家具之余,继续从事书画木雕,并传书画木雕工艺予耿信修之子耿式田。

新中国成立后,木器作坊公私合营,耿式田作为骨干技工,到“中国木雕之乡”浙江东阳,系统学习“东阳木雕”。结合“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和散点透视构图,保留传统匾额平面装饰,逐渐形成了自己用刀精准、线条流畅、构图简洁鲜明的艺术特色。

耿式田之子耿守安幼承庭训,尽得家传书画木雕工艺。大学毕业后,在福建仙游从事高档家具雕刻及古建筑修复工作十余年。其间多次游历江浙一带,对古旧建筑匾额、楹联详加揣摩,广采博览,不断吸取各地雕刻名家技法,使祖传书画木雕工艺更加精湛。

2008年,耿守安注册即墨市山林青工艺雕刻店,专业从事书画手工木雕。他善于因材奏刀,结合不同材质不同纹理进行创作。其作品清新深沉,古朴厚重。近年来,以启功、范曾、高岩、马斗进等书法家作品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多次在雕刻大赛中获奖。

书画木雕首先要明书画之理,然后才能通过阴刻、阳刻、阴阳兼刻等技法而得雕艺之妙,塑造书画的点、线、面成立体形象于木板之上。在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的木材上经过二次创作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格调高雅厚重,善心悦目。以木雕工艺制作的牌匾楹联,更能彰显载体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