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当前位置:
“速度新区”,两年实现华丽嬗变
发布日期: 2015-01-21

 

编者按:
    2015年1月15日,通济新经济区建置两周年。
    两年,改变一个“边缘化”区域。通济新经济区的变化,让我们清晰看见,用激情和汗水还清“欠账”,“不现实”也可变成“现实”。2013年度综合考核名列全市B类镇第一,2014年实现税收1.51亿,财政收入2.26亿。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通济新经济区,记录下了这方热土的新变化。


    置身今日通济新经济区,发展新貌令人难以置信:宽阔畅通的柏油路上车水马龙;拔地而起的现代社区生态宜居;青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1600余家企业生产车间紧张有序;一条条曾经脏乱差的村庄街道变得整洁一新;青荣城际铁路、复星智慧物流园项目在此顺利征迁……
    然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寂静,发展滞后,环境落后,优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放大。与一桥之隔的城阳区,形成鲜明对比。
    2013年1月,市委、市政府“设立通济新经济区、统筹推进全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犹如一剂“良药”,为这片热土把脉问诊。春华秋实,沐浴阳光雨露,两年来,通济新区加速发展的脚步一刻不曾停止。
    新区变了,实事为证。
    2014年“大干100天”环境综合整治测评,全市第一;
    2014年电话民意测评,从全市倒数第一跃居第十二;
    2014年在全市率先顺利完成村庄“两会”换届选举;
    2013年全市“双月奋战”考评,获得重点项目开工率和施工进度两项第一;
    ……
    如今,通济新区最直观的变化是环境。
    “以前外商来村里考察,总要考虑绕开沿路环境脏乱差的地方,现在大街小巷环境整洁,随便走!”阎家岭村党总支书记董其清说。
    “每天上班路上都觉得车窗外有变化。”青岛百镁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均卫说,“一个个大项目建成投产,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通济新区急剧上升的速度!”
    2013年,2000万元资金注入环境整治。环卫保洁公司对8条主道路实行统一管护,垃圾日产日清。40天时间,全部拆除城马路两侧多年积存的206处、15000余平方米违法建筑。一个月时间,集中清理100余家废品回收点、70余处垃圾积存点,清运垃圾2.2万立方米。沿墨水河截污16处,清理转移养殖场12处,建设雨污水管网8公里熏污水“晴天靠蒸、雨天靠冲”彻底成为历史……
    2014年,大规模环境整治提速。全年拆除私搭乱建6万余平方米,清运垃圾17万余立方米,硬化或砂石铺设街巷56万余平方米,栽植各类乔灌木338万余株,清理河道沟渠10万余立方米,环卫保洁公司统一管护主道路增加11条,并建立起环卫一体化体系,实现区域全天候全覆盖保洁。
    还清环境“欠账”的同时,提速企业公共服务。
    通济新经济区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主动深入一线,全力为项目和企业排忧解难。复星智慧物流园、国际服装产业城、香港现代医药物流等引进的青岛市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其中,国际服装产业城建成开园,即发高档针织成衣项目主体完工,香港现代医药物流项目完成1.8万平方米医药仓库、办公楼建设,海金、正泰、康泰重工项目建成投产,五金市场二期项目8.6万平方米市场主体完工,并投入使用。
    2014年,复星智慧物流园项目建设,涉及3个村庄、1052亩土地、608处住宅、37家企业、589处坟墓进行搬迁,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案件、群体性事件或治安案件。青荣城际铁路建设涉及拆迁企业17家、居民房屋80户,拆除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同样实现和谐、文明征迁。

       

青岛服装产业城日显国际范,14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

漫步整洁现代的宜居新区是一种享受。

配套修筑的一条条道路,改善了新区硬环境。

崛起中的新区,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2014年,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5.32亿元,占年计划的10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4.6亿元,占年计划的124%;实际利用内资17.77亿元,占年计划的152%;实际利用外资3521万美元,占年计划的100.6%;完成外贸进出口3.8亿美元,占年计划的100.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260元。

请输入文字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提交
提交
评论列表(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