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灵山街道位于即墨区北部,因辖区南部的灵山得名,地处青岛都市圈、胶东经济圈地理几何中心位置,总面积18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90个自然村、7.7万户籍人口,耕地面积16.1万亩,省市区级美丽乡村29个,是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及现代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十四五”规划的八个现代化新市镇之一。
近年来,灵山街道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要求,努力探索“党建统领、产业支撑、生态宜居、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路径。2022年成功获批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025年“灵秀原乡”片区成功入选青岛市第二批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创建名单。街道党工委连续2次获评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街道先后荣获国家级“暖心家园”、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青岛市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耕地保护激励镇等57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社会治理模式成功入选区法治难题破解典型,并连续10年在即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位列优秀等次。2024年,相关工作经验获青岛市政协孟庆斌主席肯定性批示。
文化深厚。灵山街道因辖区南部的灵山得名,是一方富有灵气的山水胜境。灵山形如灵芝、远近闻名,是胶东一带民间信仰的重要区域。据清《即墨县志》记载,灵山青霄元君祠始建于西周元王五年(公元前741年),历史以来受到方圆百里居民礼敬供奉。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即墨县委成立于此,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发展党员队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团结抗日力量,在灵山点燃了全县抗战的烽火,从此党的抗日活动基点从东到西联系起来,实现了党对即墨抗日组织的统一领导。1949年,经毛主席签令部署灵山战役打响了解放青岛的第一枪。
历史悠久。即墨是全国四个2000年以上未改名称的古城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命名史(见《战国策》)、2200多年建县史(秦代首推郡县制)。灵山是即墨辖区传统七乡之一,明代以来县域北部为灵山乡,历史上辖13个社、160个村庄。新中国成立以后,1959年,设立灵山人民公社,1984年划为灵山镇。2020年6月30日,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灵山镇,设立灵山街道。
区位优越。灵山街道地处青岛都市圈、胶东经济圈地理几何中心位置,位于青岛市和即墨区驻地正北方向,距离即墨城区15公里、青岛市政府40公里,东侧毗邻烟台莱阳市,距潍坊、威海市分别60、80公里。辖区有通用航空机场,青威高速、龙青高速、国道204,省道213、309、202贯穿,距青岛胶东国际机场30公里、青岛地铁7号线12公里、青岛火车北站25公里、青岛港40公里。
物阜民丰。灵山山体水系丰沛,孕育出周边五沽河、孟沙河、流浩河、龙华河等16条河流,滋养着全街道16.1万亩耕地。在这方沃土上,小麦、玉米、地瓜、高粱、大豆、花生等粮食作物丰产丰收,丹参、黄芩、白术、金银花、板蓝根等10余种中药材种植条件优越,灵山韭菜、灵山大米、灵泉葡萄、乔家屯西瓜、三峰茶、色瑰食用玫瑰、沃家泊子蓝莓、瑞可莲花甜柿、佳藕天呈莲藕等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街道共培育“三品一标”产品16个,“灵山韭菜”获“国家地理标识”认证,“三峰茶场”被央视特聘为“乡村振兴观察员”;大医精诚、北沃医疗等10余家投资过亿医药企业连片发展;玫瑰小镇、岚前岭村原乡精品民宿等吸引各地游客,打造多个“网红打卡点”和党建团建首选地,获批山东省“首批齐鲁康养文旅打卡地”、青岛市级“全域旅游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