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一、基本情况
潮海街道位于即墨主城区东部,总面积约26.5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21个城市社区,140个居民小区,户籍人口7.5万,实有人口15万。近年来,街道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产业发展、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五大行动”,为即墨区全方位融入青岛主城区、争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新引擎贡献力量。
二、近年工作概况
(一)基层党建方面。一是优化调整组织架构。加快新村高质量融合,原30个自然村调整为5个行政村,并成立5个新村党委,30个自然村党支部,优化调整村庄网格,发挥“新村党委—自然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作用。城市社区由17个优化调整为21个,成立21个城市社区党委,建强小区(网格)党支部,规范设置党员中心户,发挥楼长、单元长作用,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住宅小区全面延伸。扎实开展村级班子、城市社区“两委”班子精准研判整治提升常态化调研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调整优化基层班子。二是抓牢抓实农村党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村干部一起逐村过筛摸底,建立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常态长效监管。坚持党建引领、联村共富,释放品牌效应,注册“墨城障村”商标,挖掘“障村豆腐”传统品牌,打造传统手工艺品—“泥花”等系列农副产品,激活村集体增收潜能。三是强化城市社区党建。按照“一社区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思路,推动“古城▪家”“红马扎”“双管家”等党建品牌多点开花、全域出彩,创新打造“青春和润”和“泰山事敢当”等新建党建品牌,经验做法先后被中组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推广。坚持党建引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古城社区创新实施“四办”工作法打造基层社区治理新样板,其先进经验先后被《青岛改革》《青岛通讯》刊发。广泛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街道党工委同即墨区供电公司党委、自来水公司党委通过开展联建共建活动着力解决小区水电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构建温暖社区注入红色动能。
(二)产业发展方面。一是以园建园、以园招商、以商招商、以链招商。近年来,街道通过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等组合拳,积极探索实践占地千亩的潮海都市智造产业园模式,已落户即墨智造港、华美智联信息港、康尔生物健康产业园、同创海洋科技产业园等7个“园中园”项目。全区首个联东U谷即墨科技谷项目招引45家中小微企业入驻。通过平台思维作发展的乘法,引进专业运营平台公司开发建设专业园区的经验于先后在《山东改革》《青岛政研》《即墨改革》刊登,作为改革典型推广。
(三)社会治理方面。一是做细做实网格化管理。全区率先打造社会治理中心,通过细化村级网格,优化城市社区网格,强化企业商户网格的方式,实现社会治理的“三网覆盖”,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精度。在“三网覆盖”基础上,探索实践“网格+警格”治理模式,全域划分为6个警区,142名民警进网格,助推矛盾快处。二是高标准建设综治中心。建成500平方米的街道综治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设置12个专业功能室,整合28项业务内容,统筹综治、信访、国土、城管、司法12个部门人员入驻,打造“常驻+轮驻+随驻”的集成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腿”。探索“重心下沉、多元调解”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坚持将调解挺在前,实行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专调解、司法调解为补充的多元解纷新路径,打造“潮大姨”“金牌调解团”等调解品牌,努力实现“小事村居调、大事街道解、矛盾不再生”。三是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党工委(扩大)会议定期调度政务热线和即诉即办办理情况,以“为民办事”为切口开展群众反映集中、久拖不决问题集中整治行动,解决信特F区、墨上花开小区电力移交,信特CDE小区供暖改造等重难点问题9个。
潮海街道是即墨区乃至青岛市北部极具活力、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核心城区。它不仅是重要的产业聚集区、繁荣的商贸中心,更是快速崛起的现代化宜居新城。潮海街道正紧紧围绕即墨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活力新城 幸福潮海”的定位,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民生改善、治理提效为抓手,奋力打造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生态优美、治理高效、人民幸福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街道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