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一、稳产保供扎实有力。即墨区运用四级“田长制”耕地保护管理体系,精准精细落实稳粮增产关键措施,实现夏粮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开展示范基地建设,蓝村街道绿色增粮先行区春秋永旺专业合作社小麦高产示范田亩产达886.94公斤,创全市小麦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二、产业振兴提质增效。抓种都建设、做强金种子,推动汉研种业青岛研发中心、浩丰育种研究院2个省级试点项目建成投产,国际种都智慧中心项目智能温室开工建设。招引投资过亿元种子支柱项目2个,推动灵山韭菜加工、浩丰育苗、汉研研发中心3个省级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加强深远海“蓝色粮仓”建设。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认定6家市级龙头企业,数量居各区市之首。全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9家,目前全区共有5种地理标志产品,“采食即墨”共授权62家涉农主体、72个农产品。
三、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四不两直”到各镇(街道)督导暗访,开展全区观摩评比,建立长久长效机制,我区4个街道获青岛市人居环境评估奖励60万元,列全市第一。扎实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已建成美丽庭院61407户,列全市第一,5个镇(街道)获评青岛市“美丽庭院·幸福家”建设先进镇(街道)、优秀镇(街道)。以省级示范片区为引领,统筹推进“4+4+N”示范片区建设。蓝村街道集中推进区获省级批复,灵山“灵秀原乡”第二批市级片区编制完成实施方案,龙泉“莲花田园”第一批市级片区进入收尾验收阶段。
四、改革动能有效激发。开展“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完成青岛市首例海域滩涂使用权交易、养殖权出租和集体建设用地出租项目。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工程、货物和服务进平台数量居全市首位。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资金监管专项整治。
五、共同富裕持续推进。对脱贫享受政策户持续落实好衔接期内教育、医疗等各项政策。投入衔接资金9773万元,实施项目33个,1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组织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种植,带动就业550余户,亩均增收1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