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菌有妙招,吃菌需谨慎
发布日期:2020-07-10
一般来说,有毒野生菌的颜色都比较艳丽,菌帽上会有凸起或疙瘩,有的会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还会有菌托、菌环。摘断的毒菌会有浆汁流出来,会有刺鼻气味。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下方法进一步确认:
1. 观外形:有毒野生菌的颜色相对艳丽,菌伞上多为红紫、黄色或有杂色的斑点,菌柄上有菌环、菌托。
2 .闻气味:部分有毒野生菌会有辛辣、恶臭、苦味等气味。
3 .葱白试色:用葱白在菌盖上擦拭,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则可能有毒。
4. 牛奶测试:将少量新鲜的牛奶洒在野生菌表面,如果牛奶有结块现象发送,则可能有毒。
5. 蒜丁试色:炒菌时放入蒜丁,如果蒜丁变蓝色或褐色,则可能有毒。
6. 银器试色:有毒野生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会变黑色。
食用野生菌有哪些注意事项?
1. 尽量避免自采自食野生菌,尤其是颜色艳丽的。
2. 食用野生菌的品种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尽量不要将所有的野生菌全部放在一起炒,因为不同种类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3.在市场买菌时,尽量购买认识的或者曾经吃过的菌,食用前应炒熟炒透。
4. 吃菌最好不要饮酒。野生菌中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5. 吃完菌后如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就医,如果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从而减轻中毒程度,经过简单处理后,必须尽快转送医院接受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