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当前,物业管理领域矛盾纠纷已成为城市社区治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停车难、电梯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如何解决社区物业服务矛盾,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二、意见建议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充分发挥社区党委领导作用,牵头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参加的议事协商机制,逐步建立起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轴心”,居委会、业委会为支撑,党建联席会、居民议事会等为纽带,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城市基层治理架构。转变社区治理工作理念,引导广大居民增强主人翁意识,主动反映诉求和提出意见建议,变百姓“不愿说”到“主动提”。“线上”问与“线下”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畅通多种提事渠道。线上建立网格化智慧服务平台、小程序等,实现诉求提报、信息更新、快速沟通。线下,深入开展居民服务日活动、“物业服务面对面活动”、物业走访“敲门行动”,零距离倾听居民急、难、愁、盼的事情,针对物业服务等民生事项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
二是盘活内生资源,凝聚社区治理合力。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建强扩充服务队伍,将社区居民中掌握特殊技艺、具备较高威望,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积极分子与领军人物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从而激活社区治理服务队伍内循环的一池春水,实现不同人群的有机聚合与良性互动。创新建立“1+2+N”矛盾调处新机制,针对物业管理各种难点堵点问题,街道、社区定期联合区直部门单位、律师、物业公司、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等多方协调,通过听证会、座谈会、走访入户等多种方式联动议事、协商解决。
三是完善准入退出,提升治理监管效能。加强对物业公司的有效管理、精准管理,建立物业准入机制,由街道和社区对物业企业资质、履行服务承诺情况等进行审查,及时公开公示,引入业委会、物管会、楼道长等力量民主监督,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建立“黄牌预警”约谈机制。对每月投诉率、投诉量分别占前三名的物业项目进行约谈,对连续三个月投诉率、投诉量分别占前三名的物业项目,进行“黄牌预警”,对六个月内再次上榜的物业项目,通过启动物业退出机制,充分发挥预警约束效应,提高物业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