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小学学生课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的课后服务主要依托学校及校外托管机构。根据《青岛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通知》,要求推行“5+2”模式,即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课时;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拓宽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据了解,目前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学校课后服务形式单一,以看护学生安全及写作业为主,个性化服务内容较少。 2. 课后服务占用学校教师的培训、教研等时间,给教师和学校管理工作增加了负担。 3. 部分托管机构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监督,存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4. 部分托管机构的教师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地辅导学生的课后学习。 2023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文件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挖掘广大退休教师政治优势、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营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针对我区小学课后服务现状,建议在全区范围内组建一批有情怀、有时间、有精力的银龄教师志愿队,加入到学校课后服务中,助力学校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1. 瞄准急需,政策保障。区教育部门牵头,制定返聘银龄教师文件,并出台相关报名条件及待遇,坚持公平招募、自愿参与的原则,迅速组建一批有经验、乐奉献的银龄教师队伍。 2. 双向选择,注重实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提报银龄教师数量、专业等需求清单,采取双向选择制度,与进校服务的银龄教师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 定期培训,共育新人。学校应积极为银龄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辅导学生课后学习。打造银龄教师助力课后服务特色品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4. 加强监管,不断完善。学校需加强对托管服务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课后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托管服务的质量。 5.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多种渠道宣传和推广退休银龄教师协助课后托管工作的模式,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一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完善银龄教师荣誉体系,定期评选“最美银龄教师”等活动,为银龄教师安心从教营造良好环境。 总之,招募银龄教师参与小学学生课后服务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一措施,不仅能提高小学学生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能丰富银龄教师的退休生活。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模式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