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助力绿色出行
发布时间:2023-11-20
收藏
纠错 建言
文号 会字第007号 年度 2023 类别 城建城管
委员姓名
工作单位
承办单位 青岛市即墨区发展和改革局
附议委员
文号 会字第007号
年度 2023
类别 城建城管
委员姓名
工作单位
承办单位 青岛市即墨区发展和改革局
附议委员
提案内容

2022年7月,山东省能源局等17部门发布《山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公共、专用充换电站保有量达到8000座以上,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5万台以上,个人充电基础设施达到25万台以上。其中,青岛市充电设施发展目标为公共、专用充电桩数量(约束性指标)27000个,个人充电桩数量(预期性指标)45000个,将为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即墨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及青岛市规范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系列文件,统筹规划,有序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充电桩2630个,其中接入山东省充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的充电桩1230个,私人充电桩1400个。但从目前市民需求及城市发展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车桩比不足,私人建桩少,企业运营维护难度大。虽然充电设施有所改善,但是与激增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比,充电设备的数量还存在差距,分布不均匀、利用率不足等矛盾仍然突出。受新建小区建设验收、固定停车权属、变压器容量、改造空间限制和消防等诸多因素影响,个人自用充电桩建设较为缓慢,一定程度制约了充电桩的建设使用。充电桩建设运维规模大、成本高,短期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成本回报周期漫长,盈利模式单一,导致一些企业后续难以对充电桩进行维护,很多设备老化、闲置,故障率比较高,充电极慢或是已经无法充电。有的公司是以销售新能源汽车或开展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为主,充电桩只是为主营业务服务的配套设施,当主营业务遭受挫折、公司运营举步维艰,相关配套设施也随之疏于管理,维护方面差强人意。 二是公共充电难,布局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充电桩的选址需要考虑客流密集度、使用率等因素,但早期充电桩运营商“跑马圈地”,规划建设和实际脱节,建桩的时候没有深入考虑市场需求,很多充电运营企业只是通过争抢地盘来扩充市场份额,虽然充电桩建起来了,但是所在地处偏僻,使用率低。同时,由于“重建轻管、企业缺乏互通”等问题,导致了部分充电桩急用又不可用、可用充电又太慢、充电快又存在安全隐患。各地建设的公共充电桩标准不一致,自主品牌的充电桩往往互不兼容,导致公共充电难、利用率低。除了排队、故障等不可预计因素,使用公共充电桩的耗时过长,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感。近年来,各地由于充电引发火灾事故多发频发,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在充电桩高SOC状态下安全性变差,导致火灾的安全隐患大增。 

由此建议: 一是加快基础建设。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充电设施之间互联互通性,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电网改造、用户需求等因素,加快形成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实现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提升智能化水平,建立充电桩信息网共享数据库,编制充电桩“分布图”,开发APP,有效盘活充电桩资源。 二是加强资金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探讨以一定的考核奖励政策,对运营商进行补助,通过政府资金奖励的方式,引导、督促企业加强对公用充电桩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政府奖励资金可以跟使用率挂钩,根据实际充电量进行补贴;也可以跟管理水平挂钩,保障充电桩正常运行。 三是鼓励创新发展。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人才创新发展等,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市场化科技创新机制,引导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方联合开展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相邻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即插即充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答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