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雄厚的科研力量,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其中,即墨蓝谷核心区更是汇聚了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潜基地、中船重工七二五所、黄海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家重点海洋科技项目。目前,蓝谷核心区已拥有“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和高校院所50余家,各类创新平台70余个, 然而,海洋科技优势与产业布局之间的错位问题不容忽视,比如:海洋产业链条不完整,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产业较弱,海洋设备制造业缺乏高附加值关键项目。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海洋科研资源大多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海洋科技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这导致产学研链条各环节难以衔接,进一步加剧了科技与产业之间的错位。
建议:加强政策引导,继续开展“智汇蓝谷揭榜挂帅”,坚持青岛蓝谷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扶持,积极引导科学研究的应用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主动对接,用官方的平台连接科研成果与技术需求;坚持过程评价,由于成果转化周期长、投资高、风险高,涉及的学科领域繁杂,在保证投资力度的同时,要定期进行考察评估,对中途加入、多方合作等特殊案例建立档案,摸索出一套高效的成果转化路径;发展海洋碳汇等海洋经济新业态,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打造交流平台,可以借鉴今年厦门国际海洋周活动,充分利用全国海洋宣传日、青岛海洋节等契机,通过面向学界的学术论坛、面向业界的产业展会等活动,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蓝谷科研院所的基础研发,“从0到1”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前期充分的硬件准备,相信随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即墨区将逐步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实现“从1到10”的产业化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