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手机版

请输入检索词

关于建设公园城市,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12-08
收藏
纠错 建言
文号 会字第018号 年度 2022 类别 城建城管
委员姓名 王明慧
工作单位 即墨区政协
承办单位 即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附议委员
文号 会字第018号
年度 2022
类别 城建城管
委员姓名 王明慧
工作单位 即墨区政协
承办单位 即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附议委员
提案内容

今天上午,孙杰代区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塑造生态绿色休闲空间”,为提升全区城市品质擘画了蓝图。下面,我从建设公园城市的角度就提升城市品质提几点意见和建议。 公园城市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境、业、城三生融合的新城市发展模式。我区在建设公园城市方面自然要素和区位优势明显。一是城区东部拥有山海岛泉滩田林,城区西部拥有田林河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建设公园城市的生态基础条件。二是城市空间布局呈组团式,已形成东部蓝谷,西部陆港,中部主城组团式布局结构。组团之间分布着自然山体、田园,为建设公园城市提供了空间规划条件。 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持续推进,城市空间由外延拓展向内涵提升转化的发展阶段。三调数据显示,2010—2019年间我区城镇建设用地从75平方公里增加到146平方公里,9年间增加了71平方公里。这种粗放式扩展导致影响公园城市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区快速蔓延,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松散,聚集度低,土地利用粗放,利用效率低下,造成生态效益、城市运行效率差。二是城市总体绿化覆盖率低,森林覆盖率仅为15.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城市社区公园建设滞后,城市地表过度硬质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三是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较为严重的面源污染,粗放的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成为影响区域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建设公园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绿色治城,确立公园城市发展总目标。一是按照把即墨全域打造成一个大公园,市民走出家门就像进入自家花园一样这个目标,将以往在城市中建公园的理念转为公园中建城市,将我区全域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0%以内,70%以上的用地确立为蓝绿空间,在全区形成“三七”开城市开发格局。城市功能布局从沿路拓展,转变为拥绿亲水发展,将山海林田河城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全面锚固全域生态自然本底,针对每一项生态要素开展水环境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农田景观再造、通风廊道管理、自然公园建设等专项治理。构建大开大阖、显山露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公园城市大美格局。二是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强调区域协同思维,构建开放的城市结构,城市整体空间形态规划为“一山连双城”的大山水格局,即依托崂山余脉建设城市中央公园串联中心城区和蓝谷。保护山体轮廓线,形成通山观海的通廊,加强山海城的沟通融合。三是确立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指标,分阶段制定发展目标。确立到203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公园绿地率不低于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等具体指标,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 

(二)编制公园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建设城市绿廊、绿楔、绿环、绿斑绿色网络体系。一是应编制好绿廊规划。绿廊是功能集成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廊道,成为涵养生态、休闲、文化等复合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应在城区东部规划从崂山到鹤山、四舍山、钱谷山、笔架山青岛市域山海绿廊,在城区西部规划沿大沽河绿色田园绿廊,划定保护绿线,推进生态修复,两条绿廊支撑起青岛主城生态骨架,使即墨全面融入青岛主城。依托即墨区域“三横四纵”城市快速路网规划建设道路绿廊,快速路两侧各控制不低于50米的绿带,全域形成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绿廊。二是应编制好绿楔规划。中心城区依托墨水河、龙泉河,石棚水库、宋化泉水库、王圈水库,马山、盟旺山、驯虎山两河三库三山规划建设“Y”型绿楔,继续整治两河(墨水河、龙泉河)及支流,将陈家河至西城汇支流、黄米沟支流、小李村河支流、石棚水库泄洪渠至铜材厂支流纳入整治修复计划,将两河及支流滨河绿带建设成为绿楔,楔入中心城区的通风廊道,改善城区的大气环境,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三是应编制好绿环规划。在城区周边依托青龙、青平、青威三条高速,在两侧各控制不低于100米的绿化带,规划建设环绕主城区的城市绿环。四是应编制好绿斑规划。在全区建设以自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规划鹤山、豹山森林公园,四舍山森林公园,钱谷山森林公园,笔架山森林公园四处市域自然公园,划定生态红线,推进生态修复,建设碳汇森林。规划鳌山湾湾底、丁字湾湾底两处海滨湿地公园,保育双湾生态环境,增加地域生物多样性。在乡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乡村郊野公园,加强对大沽河流域、近海陆域农业渔业面源污染负荷检测评估,实施全域生态修复计划,发展绿色休闲农渔业。在功能区规划建设产业社区公园,将其纳入功能区发展规划与项目同步建设。在城区结合城市更新,按照500米见公园的标准,规划建设城市专业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 

(三)制定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严格城市绿线管理。一是出台《即墨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详细制定城市绿廊、绿楔、绿环、绿斑及各类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明确建设标准、建设内容、管理要求等内容,让城市公园怎么建,树木怎么栽,绿化怎么管有章可循。二是落实城市公园绿地投资、建设、管理主体责任,整合部门职能,统一管理全区园林绿化和林业工作。将绿色图章制度纳入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严格绿线管控,制定即墨区绿线管理办法,将各类绿地纳入绿线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引导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好具有品质城区、生态田园、美丽乡村的新即墨。

答复意见